論語成語故事大全
論語是一本國學經(jīng)典著作,其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成語。下面yjbys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一天,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什么樣的人,子路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事后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何不這樣說,他這個人,一發(fā)憤學**就忘記吃飯,內(nèi)心一快樂就忘記憂愁,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這個故事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正是有了這種勤奮不倦的為學精神,孔子才掌握了淵博的知識,并授徒講學,成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天道酬勤,一個人如果有了“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的精神,再配合科學的工作、學**方法,一定會取得成功。
2.君子**之美
“君子”是古代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的一個詞語,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等。在孔子心目中,“君子”是理想的人格標準,僅有兩萬余字的《論語》中,“君子”這個詞就出現(xiàn)了一百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君子”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幫助別人做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這個典故出自《論語•顏淵》,原文是:
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
關于君子的標準,孔子還有一些名言。如,《論語•里仁》里的“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墩撜Z•憲問》里的“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意思是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不要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3.過猶不及
子貢問老師說:“子張和子夏哪一個更賢德?”孔子說:“子張做事總是過頭,而子夏總是做得還不夠火候。”子貢說:“那么是子張要好一些嗎?”孔子說:“過分與不夠是一樣的'。”這段話出自《論語•先進》: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師”即子張,“商”指子夏,兩個人都是孔子的學生。成語“過猶不及”就出自此處。在孔子看來,事情做得過了頭和沒有做到位效果都是不好的。“過猶不及”這個成語提醒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把握好“度”。比如在人際交往上,過于冷漠不行,過于親密也不行。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對對方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便在親近的人中間也該保留。無論對待朋友還是對待親人,都應該把握好分寸,適度最好。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曾經(jīng)教導他的弟子說:“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nèi)的事情。”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原文是: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在工作中并非總是事情做得越多越好,關鍵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清楚地知道“我是誰”。只要把你應該做的做好就可以了,越俎代庖反而會把事情搞砸。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仲弓問孔子怎樣做才稱得上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于別人。要做到在諸侯統(tǒng)治的國家里沒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統(tǒng)治的封地里也沒人怨恨自己。”這段話出自《論語•顏淵》,原文是: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論語•衛(wèi)靈公》中也有這個成語,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呢?”孔子回答道:那不就是“恕”嗎?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給別人。這段話的原文是: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弟子中,子貢才華很高,不但生意做得好,在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也都十分突出?鬃訉ψ迂曋v的這席話,很有針對性,是提醒子貢不要恃才傲物。與人交往時,我們要善于換位思考、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論語成語故事大全】相關文章:
數(shù)字成語故事大全09-30
半部論語治天下成語故事12-10
名人成語故事大全高中01-12
孩子簡短成語故事大全10-06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3篇01-20
成語故事大全:按兵不動08-27
勵志成語故事大全(5篇)12-15
關于馬的成語故事大全6篇08-24
孔子論語名言02-11
論語勵志名言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