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知識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個體性心理的發(fā)展,經歷如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口腔期。從出生到l.5歲,動欲區(qū)是口,嬰兒從吮吸吞咽中感到快感和滿足。
第二階段:肛門期。從1.5-3歲,動欲區(qū)是肛門,幼兒從排泄中得到快感和滿足。
第三階段:性器期。從3-6歲,動欲區(qū)是外生殖器,幼兒開始注意性別,出現(xiàn)好奇心。
第四階段:潛伏期。從6-12歲,幼兒的性欲潛伏下來,避開異性,以同性為伍。
第五階段:成熟期。與青春發(fā)育同步,男女均從與異性接觸中尋求樂趣。
如果在哪一個階段出現(xiàn)嚴重的生活事件發(fā)生,對孩子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就會出現(xiàn)心理發(fā)育停滯,從而出現(xiàn)異常的性心理,在成人期出現(xiàn)性生活或者婚姻生活問題。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兒童的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普遍存有一種現(xiàn)象,即在3歲左右開始從與母親的一體關系中分裂開來,把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與父親的關系上。只不過男孩更愛母親,而排斥和嫉恨父親;女孩除愛母親外,還把愛轉向父親,甚至要與母親競爭而獨占父親,對母親的愛又加進了恨的成分。這就是所謂的“俄底浦斯情結”和“埃勒克特拉情結”。這兩個名字源于古希臘劇作家索?死账沟膬刹恐瘎,前者殺父要母;后者誘使其弟殺死了母親,為父報仇,自己則終身未嫁。
戀父情結
朱智賢主編的《心理學大詞典》這么釋義:“女兒親父反母的復合情緒。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對父親的`深情專注,想把母親置諸一邊,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愛父嫌母’的潛在愿望,稱為戀父情結。”
真正的戀父情結常常是指由于自己對父親或者異性長輩的依戀,而發(fā)展成對于父輩年齡的人的愛戀情結,從而獲得父輩一樣的關心和照顧,而不是真正的愛戀自己的父親或者養(yǎng)育著。
“戀父情結”是性心理障礙,亦稱性心理倒錯,即生理上已進人“潛伏期”或“成熟期”,而性心理卻嚴重滯后,仍停留在“性器期”,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xiàn)。
比較嚴重的“戀父情結”會阻礙女孩長大后走近異性,走向婚戀。困于某種原因,即使走進婚戀,亦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婚姻生涯。因為她仍在深深地依戀著父親,無法實現(xiàn)把感情從父親身上轉移到丈夫身上,總是拿父親和自己的愛人進行比較,造成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從而產生家庭矛盾。
心理矛盾軀體化表現(xiàn)
是以軀體癥狀表達精神不適的一種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社會人際關系造成的,是表達與應付社會和個人煩惱的手段,用軀體癥狀來表達和解釋個人和人際間的種種問題。
軀體化癥狀表現(xiàn)常是復雜和多部位的,可以涉及任何器官和功能,可以模擬任何一種疾病表現(xiàn)。既可有疼痛、頭暈、呼吸急促、心悸、腹脹;還可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腹瀉、咳嗽、行走困難、小便困難、暈厥等。軀體化癥狀可以出現(xiàn)在從兒童到老年期的任何一個年齡階段,女性明顯多于男性。
恐怖癥
是指患者對某一特殊物體、人際交往或處境,產生異乎尋常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從而出現(xiàn)回避表現(xiàn),難以自控,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顯著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當面臨所恐懼的物體或處境時,患者出現(xiàn)顯著的焦慮。
根據恐怖的對象不同,可分為社交恐怖癥、物體恐怖癥、疾病恐怖癥、廣場恐怖癥、動物恐怖癥等。如果是害怕自己患上某一特殊的疾病,就是疾病恐怖癥。
【心理學小知識】相關文章:
談判心理學小知識04-05
《知識心理學》簡介06-10
心理學相關知識問答08-07
基礎心理學知識:語言11-13
基礎心理學知識:思維11-13
基礎心理學知識:記憶11-13
基礎心理學知識:學習11-11
基礎心理學知識:人格11-11
基礎心理學知識:能力11-11
基礎心理學知識:情緒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