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如何面對現(xiàn)實問題的論文
哲學 研究 當然要有敏銳的 問題 意識,但不能總是跟著問題跑。問題往往是散在的、復雜的和流動性的,并且雜陳于不同的層面,而哲學研究則帶有相對的確定性,敏銳的問題意識當然是一個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駕馭問題、剖析問題并獲得實際的解決問題的 理論 思維能力?梢,問題意識,乃是進入哲學研究的入口(往往也是調整和變革既有哲學研究路數(shù)的助推器),但還不能代替實質的哲學研究。而且,并不是所有現(xiàn)實問題都可以看成是哲學研究的直接前提,現(xiàn)實問題需要經(jīng)過某種篩選、甄別和提煉,方能成為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提出問題當然十分重要,但坦率地講,提出問題還只是一個開始,哲學研究應當以問題為先導,但更重要提要提升到一個相對確定的研究領域,并進行相應的理論清理、探討、 分析 與思想引導。問題本身只是話題,還不是課題,從話題轉化為課題,需要經(jīng)過一種學術及學科的轉換與提升,但現(xiàn)在學術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常常是直接把話題當成了課題。
哲學的研究成果必須與相應的學科領域結合在一起,并且要求對該學科領域研究的推進具有學術積累與學科建設意義。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固定于一定的學科領域,在問題與學科領域之間原本沒有一一對應關系。問題是真實的,但學科領域常常是設定的,問題的形成是實踐的產(chǎn)物,它并沒有、也不可能遵循領域既定的規(guī)則,但人們會時常把領域看成是一個確定的東西,而且在這樣看時,常常有一個所謂學科領域的依據(jù)。 目前 在某些哲學研究領域的確存在一種研究傾向,即在對問題進行研究時,過于將問題學科化,甚至于削足就履,把問題處理成學科領域所要求的樣式,但由此產(chǎn)生的研究成果,其意義顯然就要大打折扣。同一個問題,也可以從不同的學科領域、甚至超出哲學學科進行研究,而且,重大問題之所以重大,恰恰就在于涉及到哲學的全部問題,并由此帶動不同哲學領域、甚至于整個知識學科研究的深化或創(chuàng)新。有些新的重大問題的提出,往往也會形成一些新的學科領域。從傳統(tǒng)哲學的本體論或形而上學,到近代哲學認識論,再到隨著 現(xiàn)代 性 社會 與文化狀況的重大變化而形成的諸多哲學領域,本身也見證了由問題到學科領域的凝結與提升。
我國現(xiàn)行哲學學科乃至整個理論學科的學科制度安排模式及研究范式,亟待進行一場全面的反思及調整。我國的哲學學科,作為一級學科,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國 哲學、外國哲學、倫 理學 、邏輯學、美學、宗教學、 科學 技術哲學八個二級學科,上述八個二級學科究竟是什么關系?它們如何系統(tǒng)性地體現(xiàn)出與哲學的關系?都是難以說清、也不可能說清的問題。哲學就是哲學,可以區(qū)分為不同的領域,如形而上學、知識論、價值論、社會理論,等等,對任何一個領域而言,不同的哲學思想及學術都是向它開放的,研究者也應當享有獲得相應哲學思想及學術的權力——至于能不能做到,則屬于研究者的興趣與能力了,但目前,相應的哲學思想與學術總是與某一二級學科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并且,某人的研究領域,在同仁心目中總是首先與他(她)所從屬的那個二級學科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就是說,領域被完全二級學科化了,從而既失去了哲學的整體性,也失去了應有的跨學科性。應當說,時至今日,我國哲學界的學科壁壘現(xiàn)象仍是相當嚴重的,某一二級學科領域的專家,一旦涉足另一個二級哲學學科,往往會陷入學科認同麻煩,通常會被看成是“不務正業(yè)”而受到本二級學科領域專家的輕視乃至蔑視。但事實上,這種二級學科式的哲學研究模式,已經(jīng)嚴重地 影響 到了哲學研究的總體質量與水平,也影響到哲學學術成果回應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由相應的二級學科設置,來確定研究領域,的確是中國的特色,這種情形據(jù)說在相關人文社會學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并且已經(jīng)嚴重地影響到了整個人文社會學科的交叉、整合以及研究水平。但是,由于這種學科劃分結構已經(jīng)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并與既定的利益分配機制深深地牽扯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改革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道理與利益向來是兩回事,道理是“講得通”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一旦與利益掛鉤,大概也就“行不通”了,因而也只好“將就”既定的利益機制。
哲學研究領域難以從量上確定,這正是由問題的雜多性決定的。由強烈的問題意識的刺激而形成的諸多哲學領域的活躍,應該說是當代哲學的特征。相對于當代哲學林林總總的領域,傳統(tǒng)哲學的領域顯然要單純得多,這是由整個傳統(tǒng)社會及其文化結構的相對穩(wěn)定性決定的。但現(xiàn)在看來,問題叢生的現(xiàn) 時代 帶來的難以計數(shù)的哲學領域,同時也是當代哲學的一個癥候,是當代哲學失去自我把握、理解與引導能力的病癥所在。
一般而言,一定的哲學領域包含這樣幾個要素或 內容 :問題意識、哲學資源及 方法 的利用與整合、哲學信念的論證或調適、對問題本身的求解。問題意識是貫穿始終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領域的具體理論結構與環(huán)節(jié)中,作為前提性與求解方向的問題往往是隱性的和不在場的,因為強烈的問題意識的在場會干擾具體的理論論證與求解過程。問題總是具體的,并帶有意向性與傾向性,但具體的理論論證與求解卻要求理性推導與必要的抽象,并保持適當?shù)闹辛⒘。有些領域哲學研究之所以難以讓人心服,問題就在于被過多的問題及情緒纏繞,其研究既難以使問題本身得到清理,也難以形成一種解答問題的方案,不僅如此,最后從“學術”層面攤開的“問題”遠比“問題本身”更復雜。這里面同時也涉及到一個問題,即看似中立的理性推導與思維抽象,實際上隱含著一種超越于問題層面的旨在解決問題的思想信念,一種好的哲學,不僅要提供理解問題的方法,還有義務提供解答問題的信念,但如果過多地沉湎于問題的復雜性與不可理解性,就可能出現(xiàn)上面這種糟糕的情形,即從理路與信心兩個層面封住了問題解答的可能性,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和令人失望的研究路數(shù),是不應該提倡的。業(yè)內人士常常講,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只是強調了問題的重要性,看來,能夠解決問題、甚至至少從問題的提出及剖析向問題的求解開放,同樣是值得重視的。人們經(jīng)常批評某些哲學常常把問題弄得更復雜,看來應當引進業(yè)內人士的足夠反省。
【哲學如何面對現(xiàn)實問題的論文】相關文章:
對哲學的看法論文03-08
學習哲學論文01-01
關于哲學性的哲學教育論文02-12
面對80后企業(yè)應如何開展培訓論文02-19
哲學方面的論文03-08
與哲學有關的論文模板11-23
有關教育哲學的論文05-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