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塊理論在外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1 語塊理論的定義
“語塊”這一概念最早是由 Becker于 1975年提出的。語塊理論的核心思想認為語言是由數以萬計的各級各類語塊(lexical chunks)所構成,語塊的最大特點是語塊是一串預制的連貫或者不連貫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整體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高頻率的語塊構成了外語中基本的語言單位,大約70%的語言由存儲于人體大腦的各級各類語塊組成。以語塊為單位來學習不同題材、不同語境下的詞匯,一個最直接的效應就是可以避免詞匯的語域使用不當的錯誤。這是因為語塊具有較強的語用功能,它們的使用往往局限于某些語境之中。語言習得過程中,詞匯短語這樣的語塊可以被看作是固定或半固定化的表達方式,可以在語言教學中廣泛的應用。國外的研究成果證明預制語塊在語言習得領域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語言學習的中間階段,它可以使學習者提高語言流利度和理解力,增強語言的語用功能意識,進而激發(fā)語言學習動機。詞塊作為語言交際中最小單位和主體,有助于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在外語教學中有巨大的潛能。然而,預制語塊在中國外語教學中如何應用卻被研究者們長期忽視。
2 傳統(tǒng)翻譯教學的特征
現在的翻譯教學,往往強調翻譯理論和技巧的講解,以句子為核心探討直譯與意譯、語法對比與句式轉換等翻譯技巧,強調句子轉化的藝術,注重翻譯技巧的講解,孤立地向學生灌輸翻譯理論,這些翻譯理論固然揭示了翻譯現象中的某種真相,但這些真相的揭示無法替代譯者運用兩種語言的能力,而恰恰是這種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才決定著譯者的水平和翻譯質量的高低。
3 翻譯教學中如何應用語塊理論
詞匯是語言交際的基礎。調查顯示,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較強外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外交、經貿、新聞、法律等復合型人才。但是,通過筆者的翻譯實踐教學,發(fā)現學生翻譯時最突出的問題是:學生詞匯量低,貧乏的詞匯影響了譯文的邏輯性、連貫性、句子產生歧義;知識面狹窄,翻譯缺乏靈活性。不能根據文體、語境選擇合適詞匯。歸其原因,是由于學生沒有儲存足夠的詞匯及一些相關的固定表達,這就要求學生大量接觸語言實際作為最重要的學習手段,以使學習者大腦中儲存足夠的預制板塊,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好翻譯工作。
外語翻譯教學的重要任務應該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塊”意識以及培養(yǎng)他們正確組塊的能力。翻譯教學的“語塊”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詞級語塊。指的是詞語之間的一種固定組合搭配。包括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這類代表有成語、慣用語、歇后語以及習用語等。第二是句級語塊。屬于句級語塊的有:諺語、名言、會話套語等。例如,法律文本、商務合同、理論著作、學術著作等除了內容準確之外,都要遵循一定的格式,都要規(guī)范使用詞匯和遵守句法規(guī)范。術語和專門語都是規(guī)范化的,不能任意創(chuàng)造,需要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譯者如缺乏相關知識且不知術語在兩種語言中的對等說法,則根本談不上正確的翻譯。將這些規(guī)范化的表達作為句級語塊讓學生掌握,必定在翻譯實踐中事半功倍。
4 總結
語言的產出就是把適合某一特定場合的現成的詞匯單位組合起來。語塊教學就是把教學重心放在具有一定生成性的語塊上,使學習者熟悉并掌握大量的語塊,在運用中通過一定的加工、組合,形成符合語境的恰當表達,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語塊在翻譯過程中的作用語塊作為語言的半成品,有較為固定的語法結構限制,穩(wěn)定的搭配意義和特定的語用環(huán)境,在翻譯過程中為使譯文更貼切原文,提高譯文的準確性、地道性和美觀性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淺談語塊理論在外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激勵理論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03-08
淺談美術理論在美術教育中應用03-25
論語域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3-11
淺談建構式教育理論在數據結構教學中的應用12-04
淺談OTN 傳輸技術在地鐵中的應用論文03-16
淺談筏板基礎在工程中的應用論文01-01
淺談鋼管混凝土在抗震工程中的應用論文12-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