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朱元璋論文
朱元璋是中國明朝的開國皇帝,又是少有的暴君。同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什么不像劉邦、李世民、趙匡胤等人那樣雍容大度、善待功勛呢?這體現(xiàn)出朱元璋獨特的心理素質和人格特質。
在起義初期,朱元璋善于挖掘人才,聚集了宋濂、劉伯溫、朱升等謀士,并在他們的'協(xié)助下建立大明王朝?商煜路蕉ǎ煸熬烷_始擔心文臣會鄙薄自己貧賤的出身,武將會篡奪皇位,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了典型的焦慮表現(xiàn),如缺乏自信、極度敏感、易妄想等。
比如,官員徐一夔曾在賀表中出現(xiàn)“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為世作則”之語,朱元璋竟認為“光天之下”是喻自己為禿僧,“作則”是喻自己做賊,便大興文字獄。為緩解焦慮,朱元璋還以整肅朝廷命官為樂,比如發(fā)明廷杖等刑罰,使得上至宰相,下至平民,沒人能維持人的尊嚴,他卻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
心理學對焦慮的定義是,對威脅性事件的一種高度憂慮不安的狀態(tài),可導致精神高度緊張。一般程度的焦慮者會產生痛苦、擔心、嫉妒、報復等情緒,而且還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嚴重時往往非常激動、痛苦,報復心極強。對于朱元璋來說,他由貧僧一躍成為開國皇帝,本該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充滿自信。但他急功近利,將自己遙比堯舜,希望建立一個絕對平等的社會,結果卻在現(xiàn)實中遇挫,也沒有自我反省,反而期望以嚴刑治亂世,到頭來只能增加挫敗感。朱元璋越老越自卑,他既不相信唐太宗 的布衣宰相班子會善始善終,也不相信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可高枕無憂,生怕被朝廷要員架空。所以,臣子的成就越高,他的皇位焦慮就越強。
歸根結底,朱元璋的焦慮根源是成就焦慮和皇位焦慮。在這兩種焦慮的交互作用下,朱元璋長期生活在高度憂慮與緊張的亞健康狀態(tài)下,性格日益偏執(zhí)。他一生的焦慮構筑了一個個“心牢”,使他不斷陷入庸人自擾的困境。朱元璋在臨終前懺悔:“吾不及古人(指堯舜)!边@說明他意識到自己是“心牢”的犧牲者。朱元璋想做“仁君”但最終成為“暴君”,可以說是心理上的悲劇。
【淺談朱元璋論文】相關文章:
4.淺談修改論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