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譜》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意義論文
孫過庭《書譜》是唐以前書法理論的集大成,具有劃時代的愈義,對當今的書壇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書譜》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意義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書法是一種時間特征很強的藝術體系。書法的用筆、提按的運動、運行速度等等,使它不僅能有效的保持了視覺藝術的空間本色,還具有了音樂藝術的旋律和節(jié)奏美,草書是體現這一特征最為強烈的。草書表現出運動的而不是靜止的藝術空間,孫過庭在他的《書譜》里給了我們詳盡的解釋。中國書法藝術不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名族藝術,而且今后一定會給新的藝術流派帶來價值啟示。
當我們欣賞書法作品時,要適當地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時代文化背景,分析書法作品的筆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通常欣賞書法作品,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字的筆畫長短、粗細,用墨的干濕、濃淡是否多變且適宜;字的“重心”是否給人以穩(wěn)健的感覺;字的結體是否自然;看整幅書法作品的筆勢、章法是否融會貫通;看是否留有藝術想象力的空間,防止以實論實。
一、書法雙重性的美
我們研究中國書法抽象形式美的特征,可以先在廣泛的民族文化氛圍立場上來尋求啟迪,書法藝術是以中國漢字作為基礎的,而漢字與其他的文字比較而言,具有更強的`空間塑造的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線條是具有很明顯的造型因素的,以此來描摹自然萬物的形態(tài)和意義。正是這種對世界萬物存在規(guī)律的抽象概括,才形成了漢字既表現出了繪畫所具有的空間造型美,又表現了抽象美的一種雙重性。
書法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充滿魅力,抽象的特征保證了書法家們可以最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而造型的特征則決定了書法家們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既定結構的約束。在古代書法家中,無論是王羲之、顏真卿的楷書、行書,還是張旭、懷素的狂草,都是書法家們在一定藝術法則制約下,發(fā)揮出最大創(chuàng)作自由的結晶。中國古典的審美傳統(tǒng)準則是:以少見多、以小見大、以簡見繁。書法體系中的草書便是如此,看似非常簡單,卻有巨大的容量。究其原因,是因為它有提煉各種生活美和反映作者精神情感的卓絕能力。
二、《書譜》對學書的理論充實
我用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品讀欣賞了孫過庭的《書譜》,感觸頗深。雖然還沒能完全領會其中的奧妙,但對于初學時的一竅不通,還是受益匪淺的。各種自然物象中的生動意態(tài),在他的筆墨里,在他的點畫線條中重新復活了,萬千生動物象都囊括在聊聊數筆點畫之中,這就是張懷灌說的“囊括萬殊,裁成一相”[1]。
《書譜》首先根據書法造詣對“四賢”進行比較,“四賢”即鐘張二王,他們各有所長。然后把每種字體的各種形態(tài),用比喻的形式表達了出來,對仗工整。比如“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边@就說的是懸針豎和垂露豎的不同,猶如與墜石一般。有些人認為這一段文字優(yōu)美,通俗易懂,語言簡練,是很好的段落,而我認為接下來才是更精彩的。第一個精彩片段是對各種書體總的要求,即篆書崇尚委婉圓通;隸書需要精巧嚴密;草書貴在暢達奔放;章草務必要簡約便捷。做到這些之后,再在字中使用各種筆法,使字顯示出各種效果,比如“鼓之以枯勁”就是告訴我們,在字中加一些飛白,會使字顯得更加有骨力。
唐代的突出成就是真書和草書。孫過庭在《書譜》中云:“草不兼真,怠于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鼗ルm殊,大體相涉。”真與草的區(qū)別,應該沒有人比他講的更清晰明了了。我以前總是認為真書為工和法,草書為寫和意,其實,工、法和寫、意并不是截然對應的不同概念。真有自己所依據的對象(字體),草書也有自己所依據的對象,嚴格契合對象(如文為寫實),即為工,如大膽脫離對象(如畫為變形),即為寫,利用了對象,即得形,灌注了情意,即得神[2]。然而工非無神,草非無法,寫非無形,真非無意,所有不同者是法去意得立足點各有所恃耳!包c畫為形質”,法在于筆,“使轉為性情”,意在于結構。“使轉為形質”,法在于結構,“點畫為性情”,意在于筆?瑫鴦(chuàng)作不得不利用的對象是點畫,所以書法意韻體現在結構之中;草書創(chuàng)作不得不利用的對象是結體,所以書法意韻體現在點畫之中,這樣的認識打破傳統(tǒng),得到后世廣泛認可。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能撥開字體的迷霧,從而直窺隱伏在書體背后的時代風尚。
草書是境界最高的書法表現,具有與其他字體不同的特性,因此人們在書法創(chuàng)作時一直把它作為表達內心情感、抒發(fā)個人性格的最佳選擇。草書在書寫技法上比較講究,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原則,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出了比較明確的意見:“今撰執(zhí)、使、用、轉之由,以祛未悟。執(zhí),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繯盤紆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彼^執(zhí),是指執(zhí)筆,有深淺長短之分;使,是指運筆,有左右提按幾種;轉,是指運筆時的縈紆回繞,轉折呼應;用,是指用點畫來結字,有向背相讓之別。我認為在我們日常的實踐練習中,可以將“縱橫牽掣”理解為前一筆的收要連帶著下一筆的起,筆畫縱橫運動,這樣就形成了上下勾連、左右牽引的狀態(tài)!般^繯盤紆”可以理解為在行筆的過程中,筆尖轉折回旋,環(huán)繞呼應。草書創(chuàng)作時,其行筆過程確實有許多不同于篆書、隸書、楷書的行筆特點。蕭衍在形容草書轉折回旋的筆畫時說:“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綠水之徘徊”、“似葡萄之蔓延,女蘿之繁縈,渾漢之相絞,山熊之對爭”、“婆娑而飛舞鳳,婉轉而起蟠龍”。孫過庭在《書譜》中解釋這種使轉的筆法是草書所特有的形質。形和質是事物構成的基礎,是變現事物現實存在的重要依據,所以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秉c畫是草書的性情所在,性情是精神狀態(tài)。事物的精神,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質的。也就是說草書創(chuàng)作時的一點一畫是依附于整個字的使轉部分的,使轉靈活,點畫就美觀得體,依其性能而得勢,字體的精神面貌就因此而振奮,這是草書創(chuàng)作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書譜》對學書的實踐指導
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出了“五乖五合”論,“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循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fā),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遺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合之際,優(yōu)劣互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3]”不僅分析了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中,造成效果好壞的各種因素以及主客觀條件,而且還強調了“得志”的重要性。這里的志,是指心志、情志、心境。顯然,問題的關鍵之處不在于書家心境的好壞,而是在于真與偽、深與淺。極好的心境,可以作出經典之作,如《蘭亭集序》,極壞的心境,亦可以寫出經典之作,如《祭侄文稿》。心至誠,情至真,意至深,的確是至關重要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
孫過庭說:“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這段學書過程三段論中指出,學書只有經過平正、險絕、平正三個過程,才能達到書法的最高境界,即“人書俱老”。那么“人書俱老”的“老”具體指的是什么呢?這里的“老”,指的并不是人的年齡的老。老也不僅僅是一種拙,那種以為書法要達到某種大巧若拙的境界,沒有雕飾,一切自然無為,就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界,是一種誤解。因為,假如僅僅把“老”理解為拙,這就與孫過庭以及初唐時期書家崇尚王羲之的時代,審美風格不合。孫過庭等一些初唐書法家們,所推崇的王羲之的書法并不是因為拙的風格,孫過庭自己所寫的書法風格也不屬于拙。
“人書俱老”,核心在對于節(jié)奏感的把握,這不僅是一種音樂性的節(jié)奏,而且是一種生命的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爐火純青的流瀉和表達,它體現為――一種成熟、一種從容、一種老練,它是一種明凈的心靈秩序和節(jié)奏的外化!俺踔^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彼^“通會”,就是“人心所欲不逾矩”生命節(jié)奏的表達,所以孫過庭繼續(xù)說,“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從心!彼裕叭藭憷稀钡墓(jié)奏源自于人的內心,這是書法類似音樂的特征,也是作為線條藝術最大的魅力。梁t曾說:“須知始之平正,結構死法;終之平正,融會變通而出者也!彼囍暇,不是沒有法度,也不是拘于法度,而是對心靈結構恰到好處、爐火純青的把握。它是一種心性,更是一種經歷了人生的磨礪之后的淡定和從容。這樣來看,“人書俱老”和年齡因素并不是毫無關系的了。有些藝術是附屬于青春的,比如唱歌和跳舞,他們都以一定的生理基礎為前提。而書法的成熟期通常在中年或晚年,就是因為對于毛筆等一些工具的性能的把握需要一定的時間,用毛筆來轉達和表述自己的內在心里節(jié)奏和情緒律動更是需要反復的錘煉。更重要的是,那種從容和淡定的心理和境界,需要人生的砥礪磨練,它不是朝花的絢爛,而是風雨后的彩虹[4]。
書法藝術需要我們花費畢生的精力,去探索其深邃的內涵,二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書法藝術需要我們執(zhí)著的追求,而不能浮躁的模仿;書法藝術需要崇尚人格、品行、個性化,而不能伐性汩情,帶著假的面具媚人。今后,我會進一步學習鉆研《書譜》,從而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書法臨摹和創(chuàng)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崔樹強.黑白之間:中國書法審美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1):17.
[2]盧輔圣.書法生態(tài)論[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12):49.
[3]孫過庭.《書譜》譯注[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7(01):83.
[4]《書法》雜志編輯部.美的沉思.批評篇[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01):37.
[5]陳方既.中國書法精神[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
[6]陳振濂.書法美學[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書譜》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意義論文】相關文章:
2.探究創(chuàng)作性戲劇活動對社會工作專業(yè)教學的作用的論文
4.哲學的意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