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當前中學歷史教學改革中幾個熱點問題的認識
中學歷史教學內容的體系大體上是依照歷史學通史內容的體系而建的。近年來雖然有所變化,但更多地表現(xiàn)為量上的增減損益。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談談對當前中學歷史教學改革中幾個熱點問題的認識,更多畢業(yè)論文范文歡迎訪問YJBYS畢業(yè)論文網。
中學歷史教學是基礎教育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在我國未來人才培養(yǎng)和國家的全面建設和發(fā)展進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中學歷史教學的改革也在逐漸深入,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在廣泛探討各種問題時,格外注重并集中展開對一些問題的研究,從而形成了一些“熱點”。這些“熱點”,大都是關系中學歷史教學改革能否取得進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對這些熱點問題的認識是否科學、正確,就是制定、設計合理的歷史教學改革對策和途徑的必要前提和可靠保證。
謹就如下問題談些許個人看法,就教于同行。
一、對在歷史教學中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的認識
在基礎教育中要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中學歷史教學亦是如此。但是,坦率地說,在已經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在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效果并不明顯。筆者認為,這是由于我們對涉及素質教育的一些問題缺乏足夠的認識所致。
首先,是對什么是素質教育認識不夠。
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有的看法似乎認為取消或削弱考試就是素質教育了;又有的看法似乎認為在教學中學生多活動就是素質教育了;還有的看法似乎認為削減教學內容即“減負”就是素質教育了,等等。其實,要搞清楚什么是素質教育,就必須對素質教育的本質有足夠的認識。與應試教育是一種片面教育相對立而言,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教育,其至少有兩方面含義:一是對學生個體來說,成熟發(fā)展要全面;二是對學生群體來說,要使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熟發(fā)展。在教學中,如果不能在這兩個方面取得明顯效果,那么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真正做到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就要使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切實落實兩個“全面成熟發(fā)展”。
其次,是對素質教育下的歷史教學目標缺乏必要的科學認識。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學的目標有三項:傳授歷史基礎知識、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感到這樣的一個目標體系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別是在貫徹落實中,存在著諸多矛盾,至今未能妥善地解決。因此,在素質教育下,如何改造和重新構建適合歷史教學發(fā)展的更科學的教學目標體系,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一項工作。
當前,在重新構建歷史教學目標體系時,有三個問題需要科學論證:一是素質教育都有哪些具體內容。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目前雖然不完全統(tǒng)一,但在主要的方面已經接近達成共識,即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大致包括:身體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思想素質教育、政治素質教育、道德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等。這是構建新的歷史教學目標體系的基礎和出發(fā)點。二是怎樣完善新的歷史教學目標體系。從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傳統(tǒng)歷史教學目標的內容不夠全面,各項具體目標之間矛盾尖銳,缺乏一種和諧、有機的聯(lián)系。在教學實踐中,這種狀況的長期存在,嚴重影響了歷史教學的質量。如,在傳統(tǒng)歷史教學目標中,心理素質教育的內容幾乎一直空白,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混同,以至長期得不到加強。又如,在傳統(tǒng)歷史教學目標中,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一直處理不好,使之長期對立,直接影響了教學的發(fā)展。三是新的歷史教學目標如何體現(xiàn)層次性,以適應落實基礎教育培養(yǎng)總目標的需要。素質教育要求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考慮到個體學生發(fā)展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教學目標極有必要分出層次。當前,不少歷史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嘗試“目標分層教學”,這不能說不對,但筆者認為,“目標分層”不是教師個人所能完成的一項工作。真正實現(xiàn)科學的歷史教學“目標分層”,是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解決的問題。
再次,是對在歷史教學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途徑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下,課堂傳授越來越成為了歷史教學的惟一途徑。受其影響和束縛,不少同仁在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仍將著眼點集中在課堂教學上,視其為教學的惟一途徑,簡單地以為改革好課堂教學,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任務就可以圓滿完成了。因此,在當前歷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對課堂傳授以外教學途徑探究的重視程度與對課堂教學探究的重視程度比較,相差甚遠。在這里,筆者想說明的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是需要開辟多條途徑的,如果僅僅抱著課堂傳授一條途徑,到頭來只會在歷史教學中嚴重地影響素質教育的落實。
二、對歷史教學內容改革的認識
要正確地認識歷史教學內容的改革,首先必須明確什么是歷史教學內容。在當前的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認識認為:歷史教科書即是歷史教學內容,歷史教學內容即是歷史教科書。較長的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的中學歷史教學就是在這樣一種認識的指導下進行的,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上課老師教教科書,學生背教科書,考試考教科書這樣一個缺乏活力和生氣的教學模式。因而,談論歷史教學內容和歷史教學內容的改革,就需要從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學內容的關系這一話題展開。
第一,談一談歷史教科書在歷史教學內容體系中的地位。
歷史教科書在歷史教學內容中處于重要的位置,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構成中學歷史教學內容的不應該僅僅只有歷史教科書,即不僅只是書本知識的內容,還應該有書本以外的各種知識的內容。因此,對歷史教學內容的改革,就不應該僅僅著眼于歷史教科書的改革上,而應該注重完善歷史教學內容的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和落實歷史教科書的位置。歷史教學內容應該包括哪些部分呢?主要地說,應該包括書本知識的內容和書本以外知識的內容。書本知識的內容一般包括歷史教科書以及其它一些相關歷史書籍的內容;書本以外知識的內容一般包括生活當中遇到并與之密切相連的諸多內容,例如,各種形式和種類的歷史遺址、歷史遺跡、歷史遺物等等。在完善的歷史教學內容體系中,書本知識的內容和書本以外知識的內容應該構成一個比例合適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歷史教科書占據(jù)主導位置,它需要其它部分知識內容的配合,離開了這些知識內容,歷史教科書就會失去主導的位置,而教科書的這種主導位置一旦失去,把它變成惟一的歷史教學內容,那么,其在歷史教學內容中的地位不會得到加強而是削弱,其應有的作用便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這也是當前我國中學歷史教學實踐改革不能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的原因之一。
第二,談一談歷史教科書自身的建設和發(fā)展。
談論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學內容的關系,不能不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即歷史教科書自身的發(fā)展。當前歷史教科書自身的建設備受人們的關注。但是,這種關注往往被自覺或不自覺地限制在了一個狹窄的范圍里:就教科書論教科書。例如,教科書的科學性、教科書的具體內容組成(課文大小字、插圖、習題等)、教科書的形式等等。應該說這些問題都屬于歷史教科書的重要問題。但是,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不能夠就事論事,而應該從歷史教科書在歷史教學內容體系中的地位、作用這樣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加以認識,如果做到這一點的話,我們可能就會從新的視角、用新的思維方式,對諸如歷史教科書的體系和結構、歷史教科書的科學性、歷史教科書的具體編寫形式等等諸多問題,有全新的認識。而只有到了這時候,歷史教科書的建設才會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第三,談一談如何構建歷史教學內容體系的問題。
長期以來,中學歷史教學內容的體系大體上是依照歷史學通史內容的體系而建的。近年來雖然有所變化,但更多地表現(xiàn)為量上的增減損益。筆者在兩三年前,曾經和一位在中外古史研究方面造詣很深并一直關注基礎教育歷史教學的歷史學家,就這個問題進行過一次探討。我還記得,這位先生曾形象地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教學,長期以來,基本就是小學小故事,中學中故事,大學大故事,研究生老故事,不同階段的歷史教學至今沒有形成各自應有的體系,從長遠看,這種狀況不利于我國歷史教學的發(fā)展。他的這段話,我始終不能忘記,并經常引導我圍繞著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目前,中學歷史教學內容過分“科學化”的具體表現(xiàn)為:沒有建立起相對獨立、適合教學全面需要的體系、結構;使本來活生生的歷史成為缺乏生氣、遠離生活,使學生大都不感興趣、不愿意接受的內容。因此,在教學中各種形式的灌輸(在上述情況下,無論使用何種手段、方法,其效果大都如此),就成為了最好、最有效的教學方式。
要改變這種狀況,盡快建立起全面適合中學教學需要的歷史教學內容體系,必須要做到:以歷史學為依托,改變長期以來“壓縮史學”的歷史教學內容模式,真正從學生的歷史意識、歷史認知的特點和有利于學生全面、生動地了解和掌握人類歷史的基本過程出發(fā),通過對基礎史實的選擇、對其結構的適當處理,最大限度地“復原”和“再現(xiàn)”不同歷史時代人類生活的場景。只有這樣的歷史教學內容,才是學生歷史思維活動得以真正展開的必要前提和條件。
三、對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認識
在當前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于不少地方出現(xiàn)了人為規(guī)定歷史課堂上必須要拿出多少時間來進行學生活動的現(xiàn)象。筆者并不反對在歷史課堂上加強學生的活動,但是當前許多歷史課堂上的學生活動存在著明顯局限,筆者以為至少有以下兩點需要深入理解和進一步澄清。
首先是科學地理解歷史教學中學生活動的性質和涵義。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活動的性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一種是從教育本身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教育活動屬于教育內容,例如杜威的活動課程中的活動,就屬于此類;一類教育活動屬于教育方式,例如目前我們的中學歷史課堂上的學生活動,大都屬于此類。這兩類教育活動雖然在形式上有著一些相通,但在本質上卻差異很大,并且這兩類活動的作用在歷史教學中有很大不同。在教育中,前一類活動往往主要通過課程的設計體現(xiàn)出來,如在課程改革中,將活動課程同學科課程、綜合課程進行有機的組合,就可以設計出帶有不同特色的各種課程體系;后一類活動往往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上,如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討論、閱讀、回答問題等與教師的講授及其它教學方式進行恰當?shù)慕M合,就可以設計出不同風格的課堂教學樣式。對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認識,在歷史教學實踐中不能將二者隨意混淆。一種是從活動本身分類,大致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動手活動;一類是動腦活動。雖然這兩類活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其各自又帶有很強的獨立性,在本質上亦具有很大的差異,不能相互替代。歷史課堂教學中,在設計學生的活動時,教師必須根據(jù)所要達到的目標,在這兩類活動中間進行科學的選擇和恰如其分的運用。
其次是在歷史課堂上如何正確地開展活動。坦率地說,在當前的中學歷史課堂上,許多所謂學生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形式,而且有逐漸地向模式化發(fā)展的傾向,尤其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不少這樣的實例正被當作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范例而加以推廣。其實,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活動必須要注意這樣幾點:一是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即開展學生的活動,必須有利于全面落實教學目標,而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二是在歷史課堂上,學生思維的活動是活動的核心,因此,學生的動手活動一般應為學生動腦即思維活動的展開服務。三是在歷史課堂上調動學生動手活動要適度,要與教師的講授及其它教學方式相互配合。
四、對歷史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認識
當前,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運用,正在飛速地推廣著。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的運用不僅越來越普遍受到人們的關注,并且越來越深入。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過分夸大計算機作用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將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對歷史教學產生負面的影響。筆者不僅不反對在歷史教學中運用計算機,反而認為在歷史教學中計算機運用的前景廣闊。然而,問題的復雜性在于:計算機這一高科技的直接產物,作為一種全新的手段,在屬于人文社會基礎科學領域的歷史教學中應該怎樣使用,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要解決這個疑問,可能需要弄清楚諸多復雜又難以弄清的問題,但就目前而言,我們需要正確地認識并處理好以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全面認識計算機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關于這一點,歷史學家的經驗和認識可供我們借鑒:“……電子計算機基本上承擔了兩方面的功能,那就是貯存資料、建立‘資料庫’和進行資料檢索……”(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當代史學主要趨勢》。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08頁。)當然歷史教學與歷史研究是有很大差別的,但是作為二者所面對對象內容的歷史是一致的、相通的。因此,在計算機的運用上,兩者之間的一致遠遠大于差別。也就是說,在歷史教學中,計算機仍然是在資料的處理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明顯地看到,計算機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與其在許多其它學科教學中的作用之間的一個質的差別,即在許多學科教學中計算機可以直接模擬內容,而在歷史教學中卻不能。這樣一來,我們不能不接受一個現(xiàn)實,計算機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是存在著明顯局限的。說明這一點,不是為了否認計算機在歷史教學中能發(fā)揮巨大而獨特的作用,而恰恰是為了在歷史教學中更科學地運用計算機。
其次,在歷史教學中使用計算機,要處理好復雜的人機關系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其它方面的諸多關系。其實,在各學科教學中只要使用計算機就會產生大致相同的人機關系及其它關系。如,學生與計算機的關系,教師與計算機的關系以及計算機運用過程中的師生關系,學生與內容的關系,教師與內容的關系,師、生與教學手段、
方法的關系,等等。但是,在歷史教學中人機關系及由此產生的各種關系的復雜性,是由歷史教學中使用計算機的局限所決定的。這種局限的存在,應該使我們慎重地對待和處理上述種種的關系,而不能簡單照搬其它學科教學的經驗。特別是在歷史教學中,簡單地、過分地用人機關系、人機對話(包括網絡對話)替代人人關系和人人對話,帶有極大的消極作用成分,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在這方面,廣大歷史教師和歷史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做長期而艱難的探索和實驗。
第三,在歷史教學中使用計算機,要處理好計算機與其它教學手段的關系。在當前的歷史教學中,似乎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跡象:用計算機取代其它教學手段,其表現(xiàn)為,在不少地方或學校的歷史教學中,是以是否使用計算機作為評價歷史教學惟一或主要標準的。當然在計算機這種全新的高科技手段進入教學領域之初,適當加以提倡是必要的,但是不能過分。特別是在歷史教學中,計算機的作用又存在明顯局限的情況下,我們必須科學地探究如何將計算機與其它諸多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而不是將其孤立地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因為只有與其它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計算機才能在歷史教學中真正充分發(fā)揮出它的作用來。
【談談對當前中學歷史教學改革中幾個熱點問題的認識】相關文章:
解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改革12-12
談談數(shù)學建模課程體系教學中應重視的幾個環(huán)節(jié)11-20
談談科研的理解與認識11-18
當前對學校體育認識的誤區(qū)02-24
淺談當前中專化學教學改革探索12-08
談談高職《蒙古民俗學》教學改革03-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