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論消費時間的價值和性質

時間:2024-09-27 01:43:36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消費時間的價值和性質

   論文關鍵詞:消費時間;消費者剩余;價值;性質

論消費時間的價值和性質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yè)論文

   論文摘要:消費是商品和時間結合產生效用的過程,商品不是產生效用的唯一源泉,消費時間—消費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也參與了效用創(chuàng)造。消費者剩余實際上是消費時間的價值。重視消費時間的價值,理解消費時間的性質能更深入地解釋和研究消費者行為。

    一、消費者剩余和傳統(tǒng)的效用函數(shù)

    “消費者剩余”是由馬歇爾首先提出的。馬歇爾在他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是這樣來表示消費者剩余的:如圖1,以OQ代表商品數(shù)量,OP代表商品價格,DD代表需求曲線,則消費者購買OQ'的商品時所獲得的消費者剩余為三角形DP' E的面積。傳統(tǒng)的消費者行為理論認為,消費者剩余根源于遞減的邊際效用,由于消費品先前各單位都要比最后的一單位具有更高的價值,消費者從先前的每一單位中享受到了效用剩余。因此,消費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費者從某一物品的購買中所得到的超過他們所為之支付的那部分額外效用。

    可見,傳統(tǒng)的消費者行為理論基于這樣一種認識,即:消費者可以直接從購買到的商品或服務中獲得效用。效用函數(shù)可表述為:

    U=u(x)

    其中X表示商品或服務,u表示效用函數(shù)。由于邊際效用遞減,而消費者支付的價格等于最后一單位商品的效用,所以消費者得到了“剩余”。

    二、消費時間的價值及其衡且

    傳統(tǒng)消費者行為理論的缺陷是將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花費的時間排除在效用函數(shù)之外,認為消費者獲得的效用完全來自商品本身。很多經濟學家已經認識到了傳統(tǒng)理論的這一缺陷,大量的研究文獻認為,對商品的需求來自某種更為基本的目標,利用商品的特性可以實現(xiàn)這些目標。也就是說,對商品的需求并不完全在于商品本身,還在于商品與時間結合過程中提供的特殊服務。貝克爾認為,“將消費既解釋為用貨幣換取市場商品與勞務,同時又解釋為從這些商品與勞務中獲取效用顯然缺乏直觀上的感召力。對消費的這種解釋沒有說明效用是來自于所購買商品的獲取、占有、還是使用,而通過強調市場商品消費涉及到它在一種更為基本的產品生產中的使用可以使人們洞悉商品有用性的本質。”在探討消費概念時,納騷.西尼爾注意到,“對任何東西的使用都可以普遍地用‘消費’一詞來表達”,所以,他指出,“如果以‘使用’一詞代替‘消費’,那將是政治經濟學語言的一項改進。”“使用”實際上就是消費過程中商品與時間結合進行“生產”得到效用的行為。由此,消費實際上具有某種“生產”性質,消費者從市場上購買商品,把它作為“要素”,并投入時間、體力、腦力等“生產”出一種更為基本的產品,這種基本產品使消費者獲得了效用。如果假設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進行的“生產”活動都是同質的,則這種“生產”的成本可完全由時間描述,效用函數(shù)可寫為:

    U=u (z)=u  (x,  t)

    Z表示基本產品,t為消費商品x所花費的時間即消費時間?梢,在討論消費者行為時,將消費者的“生產”行為納人效用函數(shù)能更真實地反映效用的本質。也就是說,消費者效用并非完全來自所購買的商品,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進行的“生產”活動也創(chuàng)造了部分效用。即,效用由兩部分組成:商品價值和“生產”成本即時間價值。這在現(xiàn)實消費活動中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如果消費者不花時間去享用,再豐盛的晚餐也不會有任何效用;同樣,消費者也不能從購買一張電影票中獲得任何滿足,是電影情節(jié)、音響、環(huán)境等因素加上消費者的時間、情感等共同作用形成了消費者的效用。
   人們很早就開始重視時間的價值,但是這種重視往往局限于生產領域。“時間就是效率”的基本含義是在時間上有效率地組織各種要素,實現(xiàn)生產利潤的最大化,對于非生產領域的時間或消費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卻很少涉及。同時,絕大數(shù)經濟學家已經認識了教育過程及所有人力資本投資過程所放棄的收人即機會成本的重要性,但對消費時間的價值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上,縱觀歷史,人類用于工作的時間并沒有超過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即使一天工作14小時、一周工作6天,也還有一半時間用于睡眠、就餐及其他活動。而且,經濟發(fā)展已引起工作時間大幅度的持續(xù)下降。今天,絕大多數(shù)國家每周的工作時間都低于50小時,即不到一周全部時間的1/3?梢姡徒洕@,非工作時間的分配與效率現(xiàn)在變得比工作時間的分配與效率更為重要。

    三、對消費者剩余的再認識

    綜上所述,消費不僅僅局限于商品(包括勞務,下同),還包括時間。商品和時間是消費過程中兩種對稱的要素,它們是消費者效用的共同來源。也就是說,我們若從“生產”的角度看消費,消費者是用商品和時間兩種要素進行“生產”得到效用。那么圖1中三角形DP' E并非消費者獲得的額外的效用或剩余,而是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投人的時間的價值。更確切地說,梯形DEQ' 0表示消費者消費Q‘數(shù)量的商品過程中所獲得的總效用,其中P'EQ' 0為商品的價值,DP' E為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生產”成本即消費時間的價值。

    我們可以類比生產過程來說明這一觀點。假設用勞動和土地兩種要素生產一種產品,則在圖1中,橫軸表示勞動,縱軸表示工資,DD為勞動需求線,則梯形DEQ'0為廠商收益即全部要素收人,其中矩形P'EQ'0為勞動收人即工資,三角形DEP'為土地的收人即地租。若認為土地不創(chuàng)造價值,則DEP‘為土地所有者獲得的剩余收人;若認為土地是一種生產要素,則DEP'為土地的要素收人。同樣的道理,若認為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沒有價值,則DP' E為消費者在消費商品中所獲得的效用剩余;若承認消費時間的價值,則DP' E為消費者自身在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效用,而并非消費者所獲得的剩余。

    商品和時間是效用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兩種對稱的要素,如果把時間價格固定,則商品價值會以“剩余”的形式出現(xiàn)。某些雇傭勞務服務的活動實際上是消費者對消費時間的購買(如雇主雇傭一名工人使用自己的割草機修整草坪),若以計時形式付給工人報酬,在這種情況下,則圖1中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工資,矩形P'OQ'E表示工人獲得的報酬,即用貨幣支付的消費時間的價值。三角形DP' E是雇主自己提供的器具(如割草機)的成本,而并非雇主獲得的消費者剩余。

    可見,傳統(tǒng)理論之所以得出消費者剩余的結論,是因為沒有考慮到消費時間在消費過程中的作用,或者說不承認消費時間的價值。若承認消費時間的作用和價值,則消費者并沒有得到剩余,所謂剩余,不過是消費時間的價值罷了。

    四、消費時間的性質及其影響

    1、消費時間的非市場性質

    消費時間是市場領域以外的時間,消費者總是為滿足自身或家庭需要而在消費活動中支出時間,一般都不涉及到價格、貨幣等市場因素。消費時間不會帶來貨幣收人,它的價值直接轉化為效用。這或許正是消費時間被傳統(tǒng)理論所忽視的原因。當然,消費者可以從市場上購買消費時間,大多數(shù)勞務費用的支出實際上是對消費時間的購買,這種支出減少了消費者自己用于相應消費的時間從而有更多時間用于效用更大的活動。但是,這并不表明消費時間的市場性質,只不過是非市場領域向市場領域的轉化而已。

    2、消費時間的替代效應

    假設商品和時間可以相互替代地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要,為了使消費成本最小或效用最大,根據等邊際準則,理性的消費者會這樣安排商品和時間的組合:使商品的邊際效用與商品的邊際成本之比等于時間的邊際效用與時間的邊際成本之比。商品的邊際成本為價格,時間的邊際成本為工資,用數(shù)學式表達為:
  MUX/P=MUT/W

    若MUx/P > MUT/W,則用商品替代時間能增加總效用,直至MUx/P = MUT/W為止;若MUx/P< MUT/W,則用時間替代商品能增加總效用,直至MUX/P二MUT/ W為止。因此,當MUx/P =MUT/DU時,消費者實現(xiàn)了既定消費成本下的最大效用或既定效用下的最小成本。

    若工資提高,要保持上式成立,必然引起MUT增加,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MUT的增加伴隨著時間的減少。這一過程的實際含義是:時間價值的相對提高將會引起消費時間的下降并使每單位消費中使用的商品數(shù)量增加。因此,工資的提高引起消費過程中偏離時間而轉向商品的替代。隨著工資的增加,會使消費者產生節(jié)約消費時間的激勵。這或許可以解釋現(xiàn)代社會中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隨著工作時間的實際減少,非工作時間隨之增加,看起來人們可以更悠閑,更“奢侈”地使用時間。但是,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現(xiàn)代人的時間使用比以前變得更加精打細算。因為,隨著實際工資的增加,消費時間變得更為昂貴。一般認為,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比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們具有更強的時間觀念,這是因為,相對于商品價格來說,他們的時間的市場價值高于欠發(fā)達地區(qū)的時間價值。他們揮霍物質商品的同時卻盡可能節(jié)約時間,這不過反映了商品和時間相對價值上的差異罷了。

    3、消費時間對價格彈性和收人彈性的影響

    消費由商品和時間兩種要素組成,考慮到消費時間的價值和時間與商品之間的相互替代,會使商品的價格彈性產生偏差。時間的相對價值越大,商品價格的增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就愈小,也即,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的實際消費需求的變化小于不考慮時間價值時的需求變化。其結果是,即使全部消費具有同樣的實際價格彈性,在只考察商品的數(shù)量和價格的傳統(tǒng)分析中,時間價值比重相對較大的消費會表現(xiàn)出較低的名義價格彈性。

    按商品或時間在消費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我們可以將消費分為商品密集型和時間密集型。由于收人的變化會引起時間價值的變化從而引起消費價格的變化,對于低收人者來說,時間的相對價值較低,因而時間密集型的消費價格相對低于商品密集型消費的價格,從而時間密集型消費的收人彈性會高于商品密集型消費的收人彈性。對于高收人者來說,由于時間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所有消費的價格也會較高(這也意味著實際收人上的差異小于貨幣收人上的差異),時間密集型的消費更是如此,從而會傾向于商品密集型的消費而偏離時間密集型的消費,使商品密集型消費的收人彈性高于時間密集型消費的收人彈性?梢,商品密集型消費與時間密集型消費對不同收人群體有不同的收人彈性。

    4、消費時間對消費需求的影響

    每項消費中時間的價值量取決于消費時間的長短和每單位時間的價值,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動都能引起消費價格的變動,從而引起消費需求的變動。時間的長短會影響許多消費決策,愉快的長途旅游可能因為花時間太多而放棄;乘坐飛機花費不菲,卻因為能節(jié)約時間而被很多人選擇。時間的價格也是影響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主要工作年齡,時間價格相對較高,可以發(fā)現(xiàn),個人的消費時間較少而工作時間較多;在生命周期的以后階段,時間價格變得相對較低,則會增加用于養(yǎng)植花卉、觀看電視等不大節(jié)約時間的活動。

    五、結論

    消費是消費商品與消費時間相互結合產生效用的過程,效用并非來自商品本身,而是來自這一過程。傳統(tǒng)理論得出消費者剩余的結論,是因為沒有考慮到消費時間在消費中的作用,或者說是沒有認識到消費時間的價值。消費時間不但有價值,而且是影響消費者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商品與時間能相互替代地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求,消費時間影響消費的價格彈性和收人彈性并最終影響到消費需求。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yè)論文

【論消費時間的價值和性質】相關文章:

論析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03-05

論國際私法的性質11-27

論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辯證關系11-23

淺談勞動價值論與效用價值論的區(qū)別聯(lián)系12-04

淺談崗位價值論12-04

論古希臘模仿論的美學價值哲學論文11-16

論析三種價值論的交集12-04

論析新時期私營經濟和勞動價值的科學關系12-04

淺談關于堅持和發(fā)展勞動價值論的幾點思考12-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