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及對英語教學
論文摘要:受不同文化、價值觀等影響,英漢語言的禮貌用語也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往往會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有效進行。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有必要使學生了解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yè)論文
論文關鍵詞:禮貌用語 差異 跨文化意識
1引言
禮貌是各種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禮貌用語是人們日常語言交際過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著不同的禮貌用語。恰當使用禮貌用語,對調和及融洽人際關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隨著對外交流的不斷加強,跨文化交際也日益頻繁,了解中西方禮貌用語的差異,無疑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2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表現(xiàn)
在不同場合,不同社會背景和文化的人會話時所采用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禮貌用語也有天壤之別。下面主要從稱呼語、稱贊語、致謝、禁忌語與委婉語等方面來談談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
2.1稱呼語
不同的稱呼語體現(xiàn)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取向、社會格局、人際關系等。中國素以“禮儀之邦”甲天下,一直遵循“上下有禮,長幼有序”稱呼原則,稱呼繁雜;而西方崇尚民主自由,稱呼簡單明了。
中國文化主張尊老講輩分,各種稱呼五花八門。上輩直系親屬的稱呼就有“舅舅”、“伯父”、“叔父”、“姨父”、“姑父”、“舅媽”、“姨媽”、“姑媽”等。同輩中則有“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在英語國家中,由于不同的價值觀念,親屬的稱謂比較籠統(tǒng)且簡單,上一輩中只有“uncle”、“aunt”,在同輩中也只有一個“cousin”。晚輩和長輩之間、同輩之間都可以直呼對方的名字,甚至對父母也可直呼其名。而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孩子不能直呼父母、長輩的大名,學生不可直接叫老師的名字,下屬不能直接叫上司的名字。否則,就會被視作缺少家教、沒有教養(yǎng)、不守規(guī)矩等。
在社會交往中,漢語稱呼語可用兩種表達式來概括:“姓氏+官銜或職務/先生/女士//小姐/老”和“老/小、+姓氏”,如“張局長”、“王先生”、“鄭老”、“老陳”等。同樣的稱呼語套用到英語中去,就可能是無禮、奇怪的,甚至適得其反。若稱呼一位上了年紀的美國老先生為“爺爺”則可能會引起老先生的不滿而導致交際的失敗。英語中稱呼語常用的表達式則可歸納為:“Mr./Mrs/Ms+姓名”、“頭銜(Dr./Prof.等)+姓名”、直名稱呼、專f-j,g謂(Sir,Madam等)。尤其是近年來,西方社會交往中的“稱呼”似乎正在經歷一場革命,不論地位和職位高低,人們越來越愿意直呼其名了。這似乎意味著人際關系越來越趨于平等了。
2.2稱贊語應答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漢稱贊語(compliment)也表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國人的語言較含蓄委婉,西方人的表達則較熱情直率。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對稱贊語的應答方式上。聽到別人的夸獎或贊賞,中國人的習慣是極力否定自己以表示謙虛,如“哪里哪里”、“過獎”、“不敢當”、“差遠了”。對他人的恭維、稱贊,西方人一般趨于接受,認為否定別人的贊揚是不禮貌的,等于否定別人的判斷力和眼光,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比如說英語,外國朋友聽了夸獎說:“YourEnglishisverygood.”中國人在這種情況下,大都會說:“Oh,no,notsogood”。其實英語中不常用這么謙虛的說法,一般只要簡單地以“Thankyou”或“Thanks”表達謝意就行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兩種文化都遵循了各自的禮貌原則。所不同的是,西方人是“尊人不卑己”,而中國人則受到“卑己尊人”禮貌原則的影響而表現(xiàn)出“謙虛”。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在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念中,人們把謙虛看成是一種美德;而西方人則認為不尊重事實的謙虛就是虛偽。
2.3致謝
西方人每天都把“thankyou”掛在嘴邊。無論別人給予的幫助是多么微不足道,也不管是上司還是下屬,或者是家庭成員之間,西方人都會誠懇地說聲“Thankyou”。在中國,關系親密的家人中也表示感謝,比如,人們常說些“您累了吧?”“辛苦了!”之類的話,但一般不提“謝”字,否則會給人疏遠的感覺。
2.4禁忌語和委婉語
英漢語言中都存在著大量的禁忌語和委婉語。為了避免跨文化交際失敗,交際雙方應注意如何回避敏感話題、禁忌,如何使用委婉語等。在與外國人交談時,有些如年齡、收入等敏感話題應該回避。西方人特別忌諱“老”字,尤其是女士,最討厭別人稱她“老”。因為在西方人心目中“老”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等于無用,因此一般稱老人為“seniorcitizens”。而在中國,“老”則是經驗和智慧的象征。言語禁忌還廣泛地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比如人們忌言疾病和死亡;忌言聾、啞、瞎、瘸等身體殘疾等等。
委婉語(euphemism)是一種語用修辭,是用比較婉轉、優(yōu)雅的話來表達一些難聽的、不便或不愿直說的、粗俗的或有所忌諱的事物和概念(陳俊森,2006:102)。在生活中,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非常忌諱疾病,因此語言禁忌中關于生病的委婉語大量存在。如:人們把cancer(癌癥)稱為theBigC或longillness,稱constipation(便秘)為irregularity,blind(瞎的)說成sightless,把mad(瘋了)叫做mentalproblem。漢語中,“生病”則是“身體不好”、“身體欠安”,說“癌癥”為不治之癥,說“精神病”為精神不正常。
3在英語教學中的啟示
從上述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中,我們不難看出,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可能會導致不同的衡量事物的標準。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作為外語教師,我們深深體會到:“Toknowanother’slanguageandnothiscultureisaverygoodwaytomakeafluentfoolofone’sself”。因此,探討和對比禮貌用語的差異具有其現(xiàn)實意義。
3.1注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不斷積累詞匯和語法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必須針對特定的語境,進行語言知識傳授和語言運用教學,培養(yǎng)學生得體合適的語言運用能力,重視語言形式的交際功能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用移情”能力設想和理解雙方的用意,并盡可能合乎英語的語用原則和尊重對方的民族文化習慣。
3.2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禮貌用語是人們日常語言交際過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著不同的禮貌用語。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應該重視文化的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關注目的語的文化習俗,使學生深入了解各種文化的異同,使學生了解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的關系,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在掌握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能掌握文化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選擇恰當的語言結構和表達習慣,避免跨文化交際的失誤。
4結語
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體現(xiàn)了禮貌用語的差異。在英語教學中,重視這一方面的內容有助于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能自覺排除文化干擾,避免文化沖突,最終使跨文化交際得以順利進行。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yè)論文
【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及對英語教學】相關文章:
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及對英語教學的啟示11-14
探索英漢語序差異的原因11-21
高中生英語寫作中英漢文化差異困境與對策11-21
英語教學文化差異教育11-14
不禮貌用語在禮節(jié)性言語行為中的處理舉措論文02-10
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文化差異02-26
談文化差異下的初中英語教學11-23
英語教學與中西文化差異研究11-14
如何在大班英語教學中兼顧學生個體差異論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