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育體制規(guī)約下的青春感傷
由于校園的封閉和時間的規(guī)定,學生們難以空出時間來對自我進行梳理和思考,所以等級制中憂郁感傷。下面就來談談教育體制規(guī)約下的青春感傷。
一、教育體制的規(guī)約 教育體制對在校學生的規(guī)約不僅表現(xiàn)在空間上的封閉、時間上的規(guī)定,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活動的嚴格控制以及獎罰二元體制的建立,體現(xiàn)出鮮明的功利性。
學校管理的一系列紀律始終遵循著升學率的功利化參考標準。這種對于學生完全馴順的要求,表面上具有嚴格要求學生自律的優(yōu)點,實際上卻是教育體制為了升學率而研制出的一套具有功利目的的學校管理方法。由于80后早期創(chuàng)作作品的思想內容簡單化,且具有濃厚的自我想象色彩,于是很難看出教育體制的惡劣影響。不過,在他們作品濃烈的感傷色彩背后,卻能夠看出教育體制規(guī)約的嚴厲和不當。
二、感傷特質 由于校園的封閉和時間的規(guī)定,學生們難以空出時間來對自我進行梳理和思考,而只能在封閉中體會不自由,在重復中體會生命的流逝,在規(guī)約中生發(fā)想象,在等級制中憂郁感傷。
1、對自由的渴望:學校管理所提供的空間是校園這一封閉的空間,初高中教育更是嚴格限定了生活的校園范圍,對于校園以外空間的屏蔽和排斥使得在校學生的活動空間具有狹小的特點,這也就逐漸導致了學生寫作的狹窄格局和對自由的向往。教室空間的狹窄經常使人感到逼仄和擁擠,對于自由空間的向往和追求是80后寫作的一個主題。在白雪的《書中飛揚的寂寞年代》中,為了逃避教室生活,主人公經常選擇逃課去圖書館,在書中尋找安靜和自由;在馮亞男的《角落》中,我的舍友企圖逃學,卻被抓住然后被開除回家。封閉的學校生活因此具有了類似于監(jiān)獄的禁閉屬性,處身于其中的學生們有強烈的不自由感,于是他們渴望著自由,在書寫中表達著自己的痛苦。而正是由于這種禁閉的屬性,80后學生寫作中才出現(xiàn)了諸如灰色陰天等陰暗憂郁的色調,呈現(xiàn)出憂傷壓抑的情緒色彩。
2、考試對日常生活的侵占:學?荚囍贫鹊呐d盛造成了考試成績的單維評價標準,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好壞成為風氣。這種隱性的等級制的劃分,不僅使學生處于教育體制的最底層,使他們作為青少年的需要被壓制,而且造成了他們對于成績的過分憂慮,增強了學生的感傷特質。在80后的寫作中,考試逐漸侵占了日常生活的重要方面,這種類似于淘汰賽的考試制度不僅讓學生處于焦慮之中,也將其他的人生目的和意義驅逐出了學生的生活。不管是白雪的《書中飛揚的寂寞年代》,還是馮亞男的《角落》,高考都構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終極的意義。為了這一終極意義的實現(xiàn),除了放棄自己的愛好,他們仍需大量的時間來補課,這種對生命過度的消耗導致了他們對時間極為敏感。
3、時光的流逝:學校管理對于時間的明確規(guī)定使得學生對時間有了較為特殊的感受。郭敬明是對時間極為敏感的人,他在《刻下來的幸福時光》中把時光比喻為洪流,卷著我們往前走;在《左手倒影,右手年華》中感傷自己站在十幾歲的尾巴上;在《一夢三四年》中書寫時光的飛逝。實際上,正是因為在教育制度的規(guī)定下,初中、高中各是三年學制,大學則是四年學制,所以三四年這一特殊時間感被較多地運用到了他們的寫作中。而80后最為突出的時間感受就是自我的迅速老化,他們的寫作中經常會出現(xiàn)我覺得自己老了之類的詞句。80后學生未老先衰的滄桑感不得不說是與時間的高度集中和生命力的過度消耗相關的,自我的老化也導致了文字的蒼白和憂愁。
4、悲傷的情感:80后寫作者的情感世界大部分是關于愛情和友情,然而在80后的世界里,愛情總是失敗,朋友總是分離。在2004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青春原創(chuàng)小說集《倦怠陰天》一書中,三位女作家的小說中都有著若即若離的愛情和朦朧模糊的夢境。在張悅然的《霓路》中,我和戀人小野互相傷害,痛苦地尋找出路;在周嘉寧的《流動著一條河的地方》中,我對馬力的愛情完全成了無法證實的自我想象;在蘇德的《白得不帶一點粉色》中,米予和查理的愛情也無疾而終。愛情的失敗使得她們更加憂郁和無奈,她們不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再確定自己的情感,于是憂郁的文風和倦怠的情感表達構成了她們的情感世界。
三、寫作的狹窄格局 封閉的學校管理使得青少年逐漸形成了狹窄的生活空間,再加上青少年對自我意識的強調,最終導致了寫作格局的狹窄。
1、流行文化的運用:由于學生生活空間的狹窄和閱歷的疏淺,學生寫作的材料來源大多是處于流行文化最中心的流行歌曲和小眾電影。對于流行文化的共同感受構成了80后學生的寫作,以及他們與讀者的精神交流。
在80后早期的寫作中,對流行歌詞的引用、對流行歌手的欣賞以及對流行歌曲的品評占據(jù)了不少的篇幅。2004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新概念作文大獎賽獲獎者散文精選》一書中選取了一篇郭敬明的散文《思想的聲音》。在這篇不長的散文中,郭敬明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寫朱哲琴和王菲,他通過對朱哲琴的品評來傳遞自己對于現(xiàn)實的厭惡感,通過引用王菲的歌詞來表達找不到出路的困惑。在另一位寫作者的散文《忽然之間》中,其作者引用了中英文一共六首歌的歌詞來表達忽然之間這種奇特的時間感。80后的寫作對于小眾電影的引用也異常頻繁。張悅然在小說《這些那些》中引用電影《蘇州河》的情節(jié),在《赤道劃破城市的臉》中品評巖井俊二的《四月物語》,在《霓路》中直接用對中外電影的鑒賞構成了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張悅然的這種寫作趨向逐漸導致了她從電影中汲取思想資源創(chuàng)作小說,比如長篇小說《櫻桃之遠》的構思,就來自于電影《薇若尼卡的雙重生命》。小說中兩位女主人公互通心語的理想化情節(jié)就來自于電影《薇若尼卡的雙重生命》的哲學探討。流行文化構成了80后的寫作資源,也是80后寫作與其讀者保持精神溝通的最重要的渠道。
2、小說情節(jié)的模糊:80后學生寫作的一個鮮明的特色是對營構小說情節(jié)的放棄,自我的囈語和對生活的感觸構成了小說的篇幅。青春期對自我意識的強調使得學生寫作不斷宣泄著內心的灰暗與孤獨。在2004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新概念青春派小說集《天空不要為我掉眼淚》一書中,大部分的小說都是類似于日記體的生活流水賬,比如蔣峰的《〈維以不永傷〉第三部》和馬晶的《日子:我的2002》中,就直接用日期來劃分小節(jié),然而生活內容的散亂和自我哀憐的筆調使得小說情節(jié)缺乏張力,除了學生上課和考試的日常生活,就是對流行文化的品評和引用。這自然是由于生活經歷的匱乏導致的。
80后早期創(chuàng)作所呈現(xiàn)出的情節(jié)模糊,還有一個表現(xiàn)是對意象的大量使用。在張悅然的大部分小說中,意象構成了主要的情節(jié)。在《飛一般的憂傷》中,張悅然使用了鳥的來與去構筑情節(jié);在《二進制》中,張悅然使用了指甲、騎士等意象。劉楓在《夜宿安吉四個夢》中也運用了牙齒、走廊、血水、人影等意象來構筑全篇。這些意象直接造成了小說情節(jié)的幻想色彩,小說中的故事仿佛是發(fā)生在真空之中,抽離了時間和空間背景。而小說時間空間背景的抽離,則是學校管理制度對空間和時間的嚴格限制造成的。學校管理制度對空間和時間的嚴格控制使學生處于真空的幻覺之中,感受不到時間與空間的變化,于是作品呈現(xiàn)出幻覺的特質。再加上學校管理對學生活動的嚴格控制,學生寫作者們便在寫作中編造自己想象的世界,體現(xiàn)出天馬行空的想象色彩。由于對意象的大量使用,80后早期寫作發(fā)展到最后逐漸形成了寓言式的寫作。張悅然在小說集《十愛》中,就寫出了十個愛情寓言,其中架空的時代背景和魔幻的情節(jié)使得小說完完全全地呈現(xiàn)出虛構的、奇幻的寓言特色。
由于過分依賴于流行文化的引用或幻想的意象使用,80后早期的創(chuàng)作缺乏更深層次的解讀空間。除了韓寒的《三重門》尚能有意識地對學校管理體制進行諷刺和批判,其余的80后寫作均陷入了自我復制和書寫精巧的誤區(qū)之中,使我們看到的只是屬于暢銷讀物的一套簡單又容易操作的模式和內容①。正如張悅然在《起舞,不落幕》中所寫的:我至今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解釋,為什么我們會那么憂傷。這的確是令人費解,我們和戰(zhàn)爭絕緣,沒有國破家亡,沒有顛沛流離可是我們仍舊喊著,疼痛,壓抑,絕望。②80后寫作者們確實缺乏凌厲的眼光和深沉的思索,看不清自己傷感的原因,想不通應該如何解決,而只是甘愿在傷感中沉淪,在沉淪中頹廢,在頹廢中想象,在想象中自我欺騙。
① 姚娜:《喧嘩中的獨語80后寫作透析》,《當代文壇》2007年第1期。
、 張悅然:《起舞,不落幕》,《新概念作文大獎賽獲獎者散文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2頁。
【淺談教育體制規(guī)約下的青春感傷】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改理念下的化學教學06-16
淺談新課程下教材的運用12-08
淺析終身教育視閾下的成人高等教育體制創(chuàng)新12-09
淺談客戶細分下的保險營銷論文03-20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詞匯教學11-21
淺談語用充實視角下的商務翻譯03-28
淺談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03-29
淺談新課標背景下的中學物理教學12-04
淺談特定情景語境下的習語翻譯11-15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中考科學復習1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