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zhì)教育論文
【摘要】當前素質(zhì)教育中,人文素質(zhì)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人化”的特殊作用,根據(jù)中學生年齡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可采用作文所蘊含的情感熏陶,不同文體的教學、作文訓練和課外閱讀的指導進行人文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和鑒賞力。
關鍵詞:人文素質(zhì);情感熏陶;美的情操;鑒賞力
葉圣陶先生在談到教師的職責時指出:“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以各科知識,尤其重要的在于啟發(fā)學生,熏陶學生,讓他們衷心樂意向求真、崇善、愛美的道路昂首前進!边@說明我們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素質(zhì)教育。素質(zhì)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知識、身體、心理素質(zhì)等基本素質(zhì),加強學生品德育,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品質(zhì)。由此觀之,培育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是素質(zhì)教育的首要任務。
一、人文素質(zhì)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起特殊作用
在各科向?qū)W生進行素質(zhì)教育中,語文教學有別于其他科的特殊作用,主要在于語文的文學性對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量。
1.文學教育的內(nèi)涵和本質(zhì)決定語文教學時人化教育
文學教育就其狹義來講,指學校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行為,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要素進行審美鑒賞,實現(xiàn)對文體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最終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文學欣賞能力,提高其文學修養(yǎng)和文化品位,完滿個性,健全人格。中學語文收錄一些思想性強的文學作品,它們是作家生命體的凝結,是保存作家審美體驗的精神化石。作品中往往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或思想情操,這些課文富于形象性,人文性,易于熏陶、感染學生,促使他們自覺地“向求真、崇善、愛美的道路昂首前進”。
高爾基曾指出:“文學是人學。”認識文學之魂。古今中外一切時代的文學都表現(xiàn)出它那個時代的境況和命運,表現(xiàn)人性、人道、人權和人生。因而,文學教育為中學生打開了認識人和人生的廣闊天地,透過課文,學生得到深刻而深刻而細致地理解人的心靈、情感和思想,飽覽靈魂的豐富多彩,領略生命的萬千風情,最大限度地認識人、理解人。當我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時,讓學生透過菲利普夫婦認錢不認親的丑惡嘴臉,去認識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從小約瑟夫善良、純真的身上反觀自我,我們中學生能否不以自己為中心?而多去關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使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心靈,發(fā)展個性,實現(xiàn)學生人格的自我反省、自我選擇和自我完善,形成健全人格。因此人學教育從“立人”為根本,在語文課上借助文學,將教育過程轉(zhuǎn)化為學生能自覺的人格上的自我反省的過程,升華為一種本能的人格建構過程,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和諧地發(fā)展。所以,語文教學是一種人化的教育。
2.當前學生存在的問題呼喚加強人文素質(zhì)教育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他們有旺盛的精力,對事物的好奇心尤為強烈,但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明確,人生閱歷有限,思考能力稚嫩,很難實現(xiàn)明辨是非,清醒地認識自我。當代學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zhì)教育,可以對學生的人格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1)中學生價值觀念金錢化和極端個人化現(xiàn)象突出。價值觀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中學生的價值觀情況可以反映出其人文素質(zhì)的基本水平。具有正確價值觀的人才會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有益的習慣。如今部分初中生已學會賺錢,例如上課無心聽講,整天想著玩手機,沉迷游戲。有的替同學抄作業(yè)等以收取錢財。有的學生以自己為中心,聽不進批評教育,認為老師的批評教育是針對他,于是對抗老師。這一切說明我們的教育沒有很好地利用人類豐富的人文資源,以至于形成今天中學生人文素質(zhì)如此令人堪憂的局面。
。2)中學生道德水平不高。由于獨生子女的原故,長輩的寵愛,形成當今孩子不聽父母管教,甚至不孝順父母:不虛心接受師長教育:欺負弱小,無同情心等。當一個連自己最親近的父母都不尊敬的人,將不可能去關心,尊重別人。有的學生甚至取笑見義勇為的同學,說他們閑著沒事做,白癡等反應。相反,他們學會欺騙師長,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倘若我們所教的學生變得如此冷淡,只關心自己,不愿付出,只聽好話,聽不進批評,好事不做,壞事做齊。那么,我們要反省我們的教育是否有偏差?我們的語文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注意人文素質(zhì)教育,讓文學對人物心靈的描寫為學生了解自己提供最好參物照,使他們可以通過書中的人物的情感審視自己的情感與品格,從而健全自我的人格。
(3)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不盡人意
目前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不高,不懂得欣賞著名的樂曲和美術作品,也不懂的鑒賞文學作品,有的學生只會追求時髦和潮流,興趣低級,格調(diào)庸俗,在某種程度上正反映出他們精神的平庸和空虛。由于學生的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差,因此,左右了青少年健康成長。席勒曾說過,若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徑是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只有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了,才能正確分明是非,認識自我。
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不僅是各學科的教育要點,尤其在語文教學中更顯示他特殊的育人作用。
二、多渠道進行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教育 中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zhì)教育時,既要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又要考慮到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用作品中所頌揚的高尚、自然的人類感情和美感去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用作品中所簡述的正確觀點去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目的。
教學實踐中,本人是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人文素質(zhì)教育
1.用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去影響學生
中學語文教材,特別是現(xiàn)在進行的新教材,編排的都是一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的現(xiàn)當代明篇佳作,古代經(jīng)典之作。強調(diào)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發(fā)現(xiàn),感悟,。在授課中,我分別從下面兩種情感去影響學生。
。1)領略作品的真、善、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一篇好課文往往會傳達人類所共有的最自然,最真切的情感,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教學時,除把學科知識授予學生外,更應該引導學生去領悟去感受那些美好的情感,使學生得到美得教育,從而養(yǎng)成美的情操!懊朗堑教幎加械,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要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陶冶學生情操與培養(yǎng)學生鑒賞目標,就必須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美,讓學生學會鑒賞美,使陶冶情操與鑒賞活動同步進行。學習朱自清的《春》,除了引導學生欣賞學習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外,我還盡量調(diào)動學生想象力,讓他們?nèi)ジ形蚰切罘e已久的生命力噴薄欲出的情景,去體會那萬物復蘇時整個世界生機勃勃的情景,從現(xiàn)在與大自然的認識與交流上,求“真”,對人類自身的生命有更新一層的認識。
從領悟自然美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真”外,還從鑒賞社會美的過程求“善”。魯迅曾說:“無情未必真豪杰!睂θ跽咚哂械耐檎钱斀裆鐣袑W生應該具備的人類最樸素的感情之一。在《老王》的教學中,除了分析文章所揭秘的當時社會的黑暗外,我還喚起學生去感受楊絳先生對弱者的強烈同情心,以喚起學生“崇善”的道德情操。
。2)通過對假、惡、丑的鞭打,激起對美的追求
并非所有人類情感都是美好的,于是,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反觀某些文學作品中所貶斥的假、惡、丑現(xiàn)象,并通過對假、惡、丑的鞭打,激起他們對美的追求。
學習《變色龍》時,我除了通過人物言行了解奧楚蔑格夫媚上欺下的性格外,還引導學生理解人物所處的社會背景,揭露沙皇俄國統(tǒng)治下的軍警是副奴才走狗的臉嘴。學生從奧楚蔑洛夫虛假的性格中認識什么是誠實。誠實,對于兒童乃至成人,是很重要的道德標準。人如果虛偽了,就什么缺點,錯誤也不易改正。從這點上教會學生正視自己的缺點,細心聽取師長教誨,做個正直的人。學習《孔乙已》,我著重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指出丁舉人的冷酷,咸亨酒店老板的冷漠,長袍類短衣幫的無情,正是這一把不見學的利刀逼的孔乙已走上絕路,學生通過對封建科舉制度下那個炎涼世態(tài)的揭批,認清了丁舉人一伙的丑惡心靈,促使學生對人性美的向往和追求。
2.用不同文體培養(yǎng)學生美的和情操和鑒賞力
中學語文收錄了多種形式的課文,在教學中,我根據(jù)不同文體的作品對學生進行美的情操和美的鑒賞力培養(yǎng)。
(1)學習古典詩文,領悟人性美
詩人盧梅坡在《雪梅》中寫到:“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這正說明詩歌陶情愉性作用的一個最為形象的寫照。中國古典文學最發(fā)達最輝煌的是偏重表現(xiàn)的,抒情的詩歌和散文,引導學生去領略古詩文所蘊含的人性美也成了我培養(yǎng)人文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有人稱“想象”是“詩歌的翅膀”,惟有借助豐富的想象才能表達詩歌強烈的感情。在古詩文的教學中,我盡量不拘于詩文的字詞,背景,思想的分析,通過朗讀,略點分析,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深入到詩歌的意境當中去。
學習范仲俺的《岳陽樓記》時,我向?qū)W生描繪了兩種不同季節(jié)的湖面景色:“至于春和景明”的碧波蕩漾,沙鷗翔集的美景;“陰雨霏霏”時的狂風巨浪,虎嘯猿啼的煞景。在這一幅幅斑斕遼闊、動靜相柔的湖光畫卷前,誰不與作者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除此之外,象《愛蓮說》“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陶冶學生高潔的情懷,學會在普通學習壞境中脫穎而出,成績良好。諸如此類的文章,都是從不同側(cè)面表現(xiàn)人性美、人格美。
。2)學習現(xiàn)代文閱讀,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初中學生由于知識淺薄,對文章的主旨和意義理解不透,還未能正確地評價人物,客觀分析社會,因此,語文教師有必要提高學生的鑒賞力。接受美學認為:“作品的意義,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才能得以建構,它的生成與存在并不離開讀者的閱讀創(chuàng)造,任何作品只有在閱讀中被理解和接受,其意義和價值才能得以實現(xiàn);也就是說作品的意義是依賴于讀者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力,即讀者對作品意義的真正揭示”。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力,在學習現(xiàn)代文閱讀時,我采用兩步驟進行鑒賞性閱讀:
、僮⒅卣Z感想象。從文學作品所提供的形象入手并再現(xiàn)、還原于自己的頭腦中。例如《斑羚飛渡》的閱讀,我根據(jù)作者運用的語言文字材料,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讓學生仿佛看到斑羚飛渡山澗的壯舉。這悲壯的場面是多么感人:禽獸為了種族不被滅絕況且甘愿自我犧牲,何況是我們?nèi)祟悾?/p>
、谘a充、體驗領悟。也就是能動地思作品的意義與技巧,以自己所領悟到的東西拿來豐富改造自己的意識與修養(yǎng)。如魯迅的《故鄉(xiāng)中閏土的一聲哀嘆,包含了千言萬語,真是欲說還休。學生以自己有過無聲勝有聲的經(jīng)歷很好的經(jīng)歷很好地體悟到文章中人物內(nèi)心的波動。
黑格爾認為:“欣賞就是在藝術作品里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借助書中人物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從未發(fā)現(xiàn)的東西,了解過去未被了解的真實,從而達到對自身的真正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文學作品的講授,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欣賞能力,從而陶冶了學生美的情操;
3.作文教學,教會學生做人 作文教學與人文教育緊密相連的。寫作是一種高度綜合化的精神活動,是主體內(nèi)在精神和獨特個性的自由顯示,也是語文綜合訓練,它即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形式的能力,又可提高他們分析問題、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主要從以下的方面著手。
、琶}生活化。我盡量聯(lián)系當前的形式,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命題作文。因為好的作文題目能啟發(fā)學生思維,而且培養(yǎng)靈性,充滿人情味,時代感。例如像《生活告訴了我》、《家庭給我的……》等作文題,使學生感到有話可寫,且寫的具體感人,有血有肉,從而在寫作中培養(yǎng)出想象力、誠實的品質(zhì)、自然的感情。
、扑茉烀篮玫男撵`,構造理想人格
學生在寫作中是一種自我教育。從身邊的事情寫起,培養(yǎng)學生愛自己最親近的人。如寫父母兄弟姐妹等文章,然后退而廣之寫對他人的愛。這樣寫作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正在生活在一個無比溫暖環(huán)境里,學會克服冷漠情緒,放棄孤僻性格,從而熱愛生活,熱愛人生。另外針對當前少年倍受家長關愛而怕吃苦耐勞的弱點,設計寫作如《失敗乃成功之母》等。學生通過作文訓練樹立了遠大理想,增強了意志力,培養(yǎng)了與困難作斗爭的品質(zhì)。
、亲魑脑u講以正面為主
評講作文時,我熱情贊揚學生敢于袒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的勇氣,并指出只有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打動人,獲得讀者的好評。我常常摘取學生作文中的某些警句或美言,給予表揚,在作文評講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聽到老師的贊揚,哪怕是因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詞寫得好的表揚,都會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其實也是在學做人。
4.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促進人文素質(zhì)提高
葉圣陶先生說:“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課外閱讀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種形式,F(xiàn)今中學語文的閱讀量不足,材料不夠豐富,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多讀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并向?qū)W生推薦一些感性強、富有哲理美感的文章,有時把他們作為聽力訓練材料朗讀給學生聽,有時像“大愧樹下奶奶講的故事”讓學生整體了解。“書要自己去熟讀,道理要自己去探究!边@是朱熹說的,葉圣陶先生也說:“學生不甚了解的文章書本,要使他們運用自己的心力,嘗試去了解。”可見古代先哲都是十分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只有在廣泛的課外閱讀中,讓學生自己能對自私的、寬厚的、狹義的、文雅的、粗獷的進行比較鑒別,才能增強對人生的了解能力。此外,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余秋雨教授曾指出:“青少年應立足于個人靜讀”,贊成“寫一些讀書筆記,概括全書的神采和脈絡,記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多鼓勵學生寫心得,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個性風格、俗話說:“機變隨風移,精妙貫未然。”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借助各種方法,因時而變,因事而化,因人而化,不斷的堅持不懈提高學生對閱讀的欣賞認識,使學生情緒情操得到陶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當然,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zhì)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的每一個語文教師理應把課文從單純的傳授知識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始終如一地用人文素質(zhì)精神教育熏陶學生。海涅說:“在一切創(chuàng)造物中沒有比人的心靈更美好的東西了。”希望通過語文教學,構建學生的美好心靈,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青少年學生都將自覺朝著“求真、崇善、愛美的道路昂首前進”。
參考文獻:
[1]馮石崗,賈建梅.加強人文素質(zhì)教育迫在眉睫.教育科學,1999(2)
[2]孟建偉關于“人文精神”的定位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
[3]孔慶東,摩羅,余杰.審視中學語文教育.汕頭大學出版社
[4]王德傳,劉翠.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淺議.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9:6
[5]范冬梅.內(nèi)涵與本質(zhì)--文學教育的基本理論建構.語文教學之友,2003.10
【淺析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zhì)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論文05-08
淺析小紙條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8-02
淺析“限時達標”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5-06
淺析幼兒游戲教學論文04-16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論文(精選8篇)06-12
淺析數(shù)學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論文(通用12篇)12-19
淺析廣告?zhèn)鞑ブ械脑掝}設置論文05-02
淺析語文假期作文的布置與設計論文06-06
高校師范生人文素質(zhì)教育教學探析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