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批判的終結
一 . 把“批判”寫在旗幟上
法蘭克福學派是由眾多理論家組成的一個思想流派,不同思想家的理論觀點之間存在著差異,但激烈的批判精神使他們在社會批判理論的旗幟下聚攏在一起。
社會批判理論對現存社會進行的激烈批判涵蓋了現代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這令以往一切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們都難以望其項背。具體地說,社會批判理論是一種致力于現代資本主義批判的理論。這種理論要求在總體上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全面把握社會發(fā)展的泉源。在數十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從一開始運用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現成結論去度量現代資本主義,到把馬克思主義與弗洛伊德主義等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結合在一起,再到最終形成一套獨立的社會批判規(guī)范和方法為止,法蘭克福學派在馬克思主義的名義下實現了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盡管遠非徹底但卻非常全面的批判。
早在法蘭克福學派奠基時期,霍克海姆在題為《傳統(tǒng)理論與批判理論》這篇社會批判理論的綱領性宣言中,就提出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作以堅決的批判,努力使它成為一個更加正義、人道的社會;艨撕D氛J為,我們的時代是一個批判的時代,而批判的時代所需要的是批判的理論,法蘭克福學派所致力于建立的理論就是適應批判的時代要求的批判理論。
在霍克海姆看來,傳統(tǒng)理論是產生于現存社會制度并把現存社會制度作為自然的、永恒的東西接受下來的理論,它以維護現存社會制度為宗旨。它在對歷史事件加以解釋時,以為與操縱物理自然過程相似,都要求積累一大批知識,甚至是一套經過整理的假說提供的知識。由于積累知識的需要,理論的概念總會被絕對化,變成了具體化的意識形態(tài)范疇,而理論的批判功能卻因此與它絕緣了。傳統(tǒng)理論的理論活動特點“不管是象在歷史學和其他具體的描述性學科里那樣,問題在于綜合大量資料并獲得普遍規(guī)律,學者特有的主動性 ( 即理論活動 ) 都是接受、改造實際知識,使它合理化。” 因而傳統(tǒng)理論對于現存的社會制度有著修補功能, 善于發(fā)現現存社會枝葉上的不和諧因素并提出修改方案。而現存社會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卻被作為先定的合理形式,并且被作為檢驗和排斥任何新產生的不諧和因素的標準。
霍克海姆認為,與傳統(tǒng)理論不同,批判理論獨立于現存社會制度之外,把現存社會制度理解為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在對現存社會秩序的批判中破壞一切既定的、事實的東西,證實它們的不真實性,從而加以否定。他說:“批判理論關注的是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 ,它不在于揭示某些社會弊病,并提出救世良方, 而是把一切弊病看作現存社會結構的組織方式必然造成的,它拒絕承認現存社會結構中具有任何有用的、適宜的和富有價值的因素。批判理論從具體的、現實的、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個人出發(fā),去認識他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所遭受的異化,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危機、經濟危機和文化意識形態(tài)危機,尋找個人解放的道路。批判理論拒斥對社會歷史作抽象的、邏輯的探討,要求具體地分析社會歷史的現實狀況和發(fā)展進程,它認為社會歷史是一個主體 - 客體統(tǒng)一的和運動著的總體。
因此,批判理論超越一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現實的、具體的人的立場和政治實踐,它除了對廢除社會不公正感興趣之外,再無其它要求。也就是說,批判理論是從屬于反對現存資本主義社會的斗爭的,是這個斗爭的產物和一部分,它自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是獨立于資本主義社會而對這個社會展開批判的。
二 . 社會批判理論的特征
霍克海姆認為社會批判理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首先,批判理論懷疑既定的社會存在是現實的人的先決條件。
霍克海姆說,盡管批判理論“產生于社會結構,但它的目的卻不是幫助這個社會結構的任一要素更好地運行;不管從它的主觀意圖還是從其客觀意義來說,都是如此。相反,當較好的、有用的、恰當的、生產性的和有價值的范疇被人們在現存社會秩序中加以理解時,它懷疑它們,并拒絕承認它們是我們對之無能為力的非科學的先決條件。” 因為,“在采取了批判態(tài)度的人看來, 現存社會整體的兩面性是一個有意識的對立。他們認為現存經濟形式及由此產生的全部文化都既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又是人類目前能夠并且已經給自己提供的組織的產物。因此,他們認同于這個整體,并認為它就是意志和理性。這個整體是他們自己的世界。同時,他們也感受到,社會可以與非人的自然過程、可以與純粹的自然作用相比擬,因為由戰(zhàn)爭和壓迫支撐著的文化形式并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自覺的意志的創(chuàng)造物。這個世界不是他們自己的世界,而是資本的世界。”
批判理論之所以認同現存世界的整體,其目的正在于否定這個整體。因為這個整體無非是由勞動分工和階級劃分構成的社會結構,無非是由個人活動之間的盲目作用決定的,一旦批判理論使個人活動從盲目性之中擺脫出來,納入有計劃的范疇,就能夠實現對這個社會結構整體的否定。
其次,批判理論與傳統(tǒng)理論的思維主體不同。
傳統(tǒng)理論的思維主體在一種“確定的框架”中活動,他與既有社會是統(tǒng)一的。批判理論則不同,它是一種不接受既定框架的思想。批判理論的主體“‘作為’科學家,學術專家把社會現實及其產物看作是外在于他的東西”,但他的目的則在于“試圖消除個人目的性、主動性、合理性與那些社會建立于其上的勞動過程關系之間的對立”,“期待一種新型的勞動組織”,把知覺給予的客觀實在“認作是原則上應該由人類控制的產物、或至少在將來會實際上由人類控制的產物”。 因此,“批判思想既不是孤立的個人的功能,也不是個人的總和的功能。相反,它的主體是處在與其他個人和群體的真實關系之中的、與某個階級相沖突的、因而是處在與社會整體和與自然的關系,網絡中的特定個人。這種主體與資產階級哲學中的自我不一樣,他不是一個數學點;他的活動構成了當前社會!
再次,批判理論的唯一功能就是變革社會。
霍克海姆認為,批判理論超越于階級利益而不受這種利益所局限。持批判態(tài)度的人“對社會矛盾的描述不只是對具體歷史狀態(tài)的表達,而且還是促進變革的力量! 批判理論不準備系統(tǒng)闡述某個階級的感情和觀念, 它是與那些要求替無產階級代言的理論不同的。同樣,批判理論與一切資產階級學說也是不可調和的,因為,它“不會為既存的現實服務,而只能吐露那個現實的秘密。不管在任何特定環(huán)節(jié)上可能發(fā)現的荒謬和錯誤有多么不可辯駁,不管那種可能表明是復仇行為的錯誤有多么多,批判理論事業(yè)的總趨向是不接受所謂人類健全理智的制裁! 批判理論并不寄希望于財產關系的變革和新的社會合作方式所帶來的生產率的增長,而是謀求社會性質的變革和新的生產關系的建立。對于持批判態(tài)度的人,“他的職業(yè)就是斗爭”,通過他的斗爭實現社會的根本變革。由于批判理論具有超越于階級利益和超越于現實社會的性質,所以,它徹底變革社會的功能是具有充分保障的。
下一頁
【論批判的終結】相關文章:
論風險社會與“自然的終結”11-16
論析關于消費異化的文化批判12-26
論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可能03-18
論析廣告符號與消費主義文化批判03-18
對相對論時空觀的批判和改造03-01
論析20世紀西方的文化批判03-18
論析技術社會消費的文化批判和重塑01-07
論康德對辯證法的批判與黑格爾對康德的歪曲03-21
批判與拯救:司法三段論確當代法治命運11-14
最新推薦
- 論批判的終結
- “社會批判理論”是批判的終結——評“社會批判理論”的絕對否定觀
- 論孔孟儒學的血親團體性特征上
- 儒家倫理思想與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 尼采的最高肯定公式
- 《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及其背后的國家命運》第一章 解析“中國哲
- 淺談我國同行評議制度有效性的反思
- 論儒家和諧思想及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維度
- 走出“失范”與“失語”的中國美學和文論
- 拆除在場:德里達的挑戰(zhàn)
- 論會計的職業(yè)道德
- 論小學教育改革論文
- 化學教學論畢業(yè)論文
- 論會計職業(yè)道德論文
- 論管理創(chuàng)新畢業(yè)論文
- 矛盾論的心得體會
- 實踐論心得體會
- 學習矛盾論心得體會
- 論會計人員職業(yè)道德
- 學習實踐論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