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法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學的體現(xiàn)
語用學中的跨文化言語交際運用相關(guān)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法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學體現(xiàn)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一、語用學簡介
語用學是語言學分支中一個以語言意義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領(lǐng)域,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意義,一個是語境,是專門研究語言的理解和在跨文化言語交際中應(yīng)用的學問,深入研究怎樣通過語境去理解和使用語言。在言語交際中,并不只是簡單的表達單詞和符號的靜態(tài)意義,交際雙方要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判斷,相互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做到真正準確理解和靈活恰當?shù)氖褂靡婚T語言。“語境”,不僅包括交際雙方各自了解的情況、上下文或話語發(fā)生的環(huán)境,還包括文化和科學知識,常識。語用學就是研究語句外的意義,有時因為場景的不同,意思也不同。
語用學理論包括:英國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美國塞爾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和美國格賴斯的會話合作原則。奧斯汀認為:當人們說一句話時,同時完成三種行為,言內(nèi)行為是字面意思,單詞語法構(gòu)成的含義;言外行為,是交際雙方存在的某種關(guān)系而進行的言語活動;言后行為是取決于言語的情境,并不是字面的意思。比如:
Vousdevezfermerlaporte.
由說話人的言內(nèi)行為是他所發(fā)出的vous,devez,fermer,porte詞,字面意義是:您應(yīng)該關(guān)上門。言外之義是抱怨某人沒有關(guān)門,表示不滿或者是在表達一種愿望。
言后行為指話語效果,如果聽話人明白了說話人的信息,是想讓他去關(guān)門,那么說話人就成功地帶來了他所預料的效果,言后行為就成功地執(zhí)行了。塞爾提的間接言語行為,是指通過一種言外行為來間接地實施另一種言外行為的現(xiàn)象。例如,當要求別人為自己某件事時,人們往往不直接下指示,而是用一些婉轉(zhuǎn)的表達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格賴斯認為,說話人必須滿足某些條件,以便能夠被聽話人理解,同時聽話人也必須遵守某些規(guī)定,因此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言語交際才得以順利進行。這種合作原則具體包括四條準則:數(shù)量準則,提供足夠的信息量;質(zhì)量準則,有足夠證據(jù)的真話;關(guān)系準則,言語內(nèi)容要同話題相關(guān)聯(lián);方式準則,說話要用簡明、有條理的方式,避免歧義。雖然有些話語者在表面上違反了合作原則,但話語從深層次來看并未違反原則,所以當聽話者領(lǐng)悟到這一點,言語交際還是會正常進行。
二、中法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學的體現(xiàn)
語用學中的跨文化言語交際運用相關(guān)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主要揭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溝通時會發(fā)生什么,為什么發(fā)生,產(chǎn)生什么結(jié)果,并且進一步分析如何解決交際障礙和避免文化沖突,從而達到有效的交際。在中法跨文化交流中經(jīng)常用到一些對等的詞,例如,浪漫romantique,如果從語用學角度看,就有所不同。法語浪漫一詞源自浪漫主義Romanti-cism,宗旨與“理性”相對立,主要特征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意味著感情豐富、多情善感,自由奔放;想表達漢語中的“浪漫”更恰當?shù)姆ㄕZ詞是殷勤的com-plaisant或empressé。
在中法跨文化交際中,由于交際雙方來自兩個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他們在交際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使用自己文化中的思維習慣和交際模式進行交際活動、或去理解有時會誤解對方的用意,以致造成語用失誤。比如,在中國給老人讓座,幫老人提重物是傳統(tǒng)美德,但是在法國則不然。法國是個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法國老人很自強獨立,這也是有法國文化決定的,他們喜歡休閑時就出去旅游,一般不會照顧孫輩,這點有別于中國老人。法國老人不服老,看到有老人提著重物不要貿(mào)然幫忙,要先問問,Estcequejepeuxvousaider?用語用學角度看,字面意思是:我能夠幫助您嗎?言外之意就是您需要我?guī)兔?如果法國老人說:
Non,merci.言外之意就是真的不用。中國年青人不要覺得是老人客氣,還是堅持著幫忙提重物,這樣會讓法國老人很不高興,會覺得你嫌他老,不會覺得是尊重他。
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在別人家做客,餐桌上加餐時,當詢問是否要加菜時,外國人很直接,加就是加,不加就是不加。中國人就不同了,要謙虛客氣,說吃飽啦,Mercibeaucoup.
其實只是客氣,還想再吃。
法國人會以為真的吃飽啦,就不再加餐,中國客人就要餓肚子啦。在送禮物時,法國人是喜歡當眾拆開讓大家看,然后說Merci,jel'aime.
中國人就不習慣當眾打開禮物,感覺就像是沒有城府,比較浮躁,都等不及當面拆禮物啦。在中國,見面經(jīng)常問吃了嗎?吃過啦。法國人打招呼跟美國人很像,會說bonjour,monsieur.
您好,先生!要是多說幾句話,就是Com-mentallez-vous?您最近過得怎么樣啊。如果對一個法國人說:你吃了嗎?譯Estcequevousavezmangé?
法國人就會覺得我們是不是要請他們吃飯啊,不然為什么問吃飯了沒。從語用學的角度去分析,這是打招呼的用語,應(yīng)該用Bonjour,monsieur.
同樣是打招呼:
你好,最近過得怎么樣?一句的翻譯,也要根據(jù)跨文化言語交際具體語境,用不同的詞匯。
Bonjour,Com-mentallez-vous?是正式用語。
Salutava是熟人之間的用語。法國人聽中國人說“望子成龍”時,經(jīng)常感到疑惑不解,因為西方人認為“龍”(dragon)是非?膳碌,而中國人則認為龍是神圣的,是權(quán)力的象征。在非言語交際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如同性之間適當?shù)纳眢w接觸,中國人會聯(lián)想到友誼,而西方人則會想到情愛。所以要是和法國人相處,同性之間就最好不要手牽手這樣類似的舉動,不然會被誤會是同性戀。
諺語是法國文化的瑰寶,源于生活并且反映人們的日常生活習俗,羊角面包、奶酪、松露、紅酒和肥鵝肝構(gòu)成了法國燦爛的飲食文化,由這些美食構(gòu)成的諺語也是五花八門。從語用學角度看,法國諺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法國文化特色,這也給中法跨文化交際增加了難度,要在諺語言內(nèi)行為的基礎(chǔ)上,深入理解法國深厚文化背景下的言外行為,用共同合作的原則對諺語就能準確理解。例如,Enlever1epaindelaboucheàquelqu'un.
言內(nèi)含義是從別人嘴里搶走面包。在法國面包pain是主食,就像中國的大米飯,幾乎每頓飯都少不了,搶了人家的主食,言外含義就是“奪了人家飯碗”.要是不知道這背后的言語語境,以為是像中國的面包一樣是零食,理解上難免就有偏頗了。
Unrepassansfromageestunejournéesansso-leil.
句子含義是一頓飯沒有奶酪就像一天沒見太陽。
法國盛產(chǎn)奶酪,奶酪是法國人的日常食品,法國奶酪有三百多種。一句法國俗語是這樣說的:沒有奶酪就像是美女沒有了一只眼睛。足可見奶酪在法國人生活中的地位,所以也就不難理解這句話的語境和寓意了。萊杜在《跨文化語言學》中寫道:“我們把生活經(jīng)驗變成語言,并給語言加上意思,是受了文化的約束、影響的,各種語言則由于文化的不同而互為區(qū)別。”從語用學的角度看,在理解諺語過程中,要翻譯出諺語所承載的法國文化內(nèi)涵,理解言外含義。
三、總結(jié)和展望
語言是文化的寫照,每一種語言都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法語包含了法國人民的智慧,凝聚了法蘭西民族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不同的語言反映著不同的思維模式,語言無法脫離社會文化背景流傳下來,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就會因為雙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導致交際陷入尷尬境地。
因受本國思維方式或文化的影響,中法兩國人民在交流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誤解,因此必須考慮到中法兩種語言在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結(jié)合漢語的表達習慣,理解出它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在跨文化溝通時,注意中法文化思維不同,避免使用漢語式法語;要掌握足夠的背景文化資料,在跨文化語用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了解雙方文化差異性,進一步促進兩國各方面交流。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吳永琴.談?wù)Z用學在法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J].法國研究,2003(2):68-78.
[3]韓鳳霞.法語諺語在法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J].科技信息,2006(12):160-161.
[4]董娟,郭琳,柴冒臣.淺談中法文化中的禁忌之異同[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105-106.
[5]張雪,婁琦.言語幽默的會話含義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20-121.
【中法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學的體現(xiàn)】相關(guān)文章:
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的發(fā)現(xiàn)和修復10-16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09-29
試論言語行為理論看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09-08
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語言交際論文08-23
口譯中處理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策略07-23
探析言語交際中語用移情的策略06-28
淺談?wù)Z用移情、跨文化交際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10-16
談?wù)Z用移情、跨文化交際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09-19
口譯的跨文化語用失誤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