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激發(fā)高中生語文學習動機的策略
畢業(yè)論文摘要:語文教育在基礎教育中占據(jù)核心地位,但教學現(xiàn)狀卻與其地位和作用相差甚遠,學生學習動機不強是1個重要原因。要激發(fā)高中生語文學習動機,必須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本文認為可采取以下6種教學策略:1,凸現(xiàn)語文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求知欲望;3,及時反饋信息,多正面表揚學生;4,進行合理歸因,引導學生自我激勵;5,進行合作學習,促使協(xié)同競爭;6,提高教師素養(yǎng),追求教學藝術。
關鍵詞:高中 學習動機 語文教育 策略
從語文的地位和作用來看,高中生應該非常重視語文課程,可是事實卻相反,好多學生對語文學習持冷漠態(tài)度,認為可學可不學,認真學分也高不了多少,不認真學分也低不了多少。于是語文學習便成了可有可無的。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語文進行的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有關。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1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知識是第1位的,知識的價值是本位的,情感、態(tài)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價值都是附屬的,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fā)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①]如何解決這個弊端,我們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尋找出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的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之朝向1定的學習目標的1種內部啟動機智。[②]它與學習活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能夠互相激發(fā)、互相強化。學習動機作為1種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在每個學生身上得到開發(fā)。從某種程度來說學習動機這種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為有效,更為重要。韓雪屏老師在《語文素養(yǎng)的“冰山模型”》中說語文素養(yǎng)是1個由多種因素組成的運動系統(tǒng),其中1部分是以3個橢圓形表示的連續(xù)運作系統(tǒng)。
其中動力層包含語文學習動機、語文學習態(tài)度、語文學習習慣和語文行為意志;這些要素標示出言語主體在言語實踐活動中的個性心理特征。實施層是完成言語任務的核心和關鍵,其主要因素是語文感悟、語文思維、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這個運作系統(tǒng)的頂部是言語操作層,是顯露于外的聽、說、讀、寫言語實踐活動。[③]因此,可以說動力層是語文素養(yǎng)
形成的基礎,隱匿于水下面的部分占冰山整體的百之8910,是支撐浮出部分的基礎。我們可以借助這個“冰山模型”,來探討激發(fā)學生處于最下層的動力層中的語文學習動機的基本策略,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本文從以下6個方面來討論激發(fā)高中生語文學習動機的策略:
1.凸現(xiàn)語文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強調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只有喜歡才能更好的學習它。語文作為1門傳統(tǒng)的學科,進行的又是母語教育,學生入學前都有1定的基礎,知識基礎具備了,再結合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利用優(yōu)美的課文篇章陶冶性情,體會人生百態(tài),很容易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語文老師在教魯迅先生《孔乙己》“(孔乙己)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1碟茴香豆。’便排出9文大錢”時,就可以這樣引發(fā)學生思考,買東西付錢有很多動詞可以用,比如“放、扔、甩、拋、遞”等,為什么魯迅先生要用“排”這個動詞呢?因為孔乙己是1個窮愁潦倒的窮苦“讀書人”,沒有錢。他常常好不容易弄到1點錢,于是非?粗。因此他絕不可能像現(xiàn)在1些喜歡擺闊的大款似的毫不在乎地甩出、隨意地扔出1張大鈔票;但如果要他像1般的窮苦老太太那樣把錢藏在最貼身的衣服口袋里,付錢的時候,小心翼翼地掏出來,仔仔細細地打開1層又1層的包裹,將錢遞到賣貨伙計的手中,他也不會。因為,他還想保持“讀書人”的矜持和體面。這樣,就有了對孔乙己來說既很小心翼翼又不失“秀才”的矜持和體面地相對“瀟灑”地排出9文大錢的“排”的動作。這也正應了孔乙己是咸亨酒店里“唯1著長衫而站著喝酒”的人這句特別能反映孔乙己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寫。[④]語文我認為是1門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當前語文課堂不景氣的現(xiàn)狀,我們語文老師應該竭盡所能展現(xiàn)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凸現(xiàn)語文學科的個性及趣味性,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求知欲望
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知識和早已了解的知識都不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就應該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對教學內容要進行創(chuàng)造再創(chuàng)造。針對1定的內容,要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創(chuàng)設1定的問題情景,提出有1定難度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成就動機,讓他們償?shù)匠晒Φ南矏,多次累積下來,慢慢就能養(yǎng)成愛思考的習慣。
從老師提問這方面來說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主要分兩種,1種是填空式提問,另1種是啟發(fā)式提問。填空式提問指的是老師提出1個問題,學生不需要思考,在書本上就能找到現(xiàn)成答案;啟發(fā)式提問指的是老師提出1個問題,學生在書本上找不到現(xiàn)成答案,需要認真思考,才能解答。正如熊大冶老師所說,填空式問題是浪費時間,啟發(fā)式問題才能真正引發(fā)學生思考。例如有1個語文老師在教魯迅《祝福》時,他這樣設計了問題情境:“同學們,昨天大家預習了《祝!愤@篇課文,我想,大家對祥林嫂這個人物應該有了個初步的了解。現(xiàn)在我想問問大家,你們知道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嗎?”學生不假思索地雜然回答:“叫祥林嫂嘛!”這位老師微笑著再問“祥林嫂是她的名字嗎?”學生們1愣,再1想,回過神來:“哦,祥林嫂不是她的名字!”“是啊,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呢?”有些同學趕緊翻書:“書上好像沒有她的名字!”這位老師順勢1轉“是的,祥林嫂是沒有名字。‘祥林嫂’只是她依附于丈夫‘祥林’稱呼,不是她的名字。祥林嫂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從這個大家沒有注意到的小小的地方,我們實際上可以看出中國舊時代女性地位的低下。中國舊時代1般的女性,深受所謂‘3從4德’的約束。她們小的時候可能還有1個‘虎妞’、‘翠花’之類的名字。1旦出嫁,‘既嫁從夫’,人身依附關系非常強烈,得叫什么‘黃周氏’、‘孫李氏’等等。尤其處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她們的地位就更為低下。她們身上捆綁著‘神權、族權、夫權、父權’4大繩索。祥林嫂就是這樣1個舊時代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代表……”[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合理設計啟發(fā)式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3.及時反饋信息,多正面表揚學生
反饋信息即學習結果的反饋,就是將學習的結果信息提供給學生。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結果,看到自己學習的成效,會從中體會到1種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快樂,這樣就能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激發(fā)他們更加發(fā)奮學習。反饋,是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過程,石沉大海永無回音容易造成學生的失望和無助,往往讓他們看不到希望,找不到方向,產(chǎn)生迷失感。人都是感情動物,需要別人的認可。這些還未成年又承擔著巨大高考壓力的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是需要周圍人的鼓勵,特別是來自老師的鼓勵。所以及時的反饋信息,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對學生都很有益。批評能夠讓他們認識到哪里沒有做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表揚同樣也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做好了,并且期望以后能做的更好。及時的反饋信息能夠使學生肯定自己的價值和位置,為以后繼續(xù)努力學習留下契機。[⑥]
在及時反饋信息的同時,進1步運用表揚獎勵等手段,可以進1步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正如馬克•吐溫所說:“1句好聽的贊辭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3個月!边@句略帶夸張的話體現(xiàn)了“表揚”的魅力之所在。每個老師都應當適時地多正面表揚學生,激發(fā)(論文網(wǎng) )他們的學習動機,因為表揚具有激勵引導等作用,同時又能提升課堂融洽度,拉近師生關系。于是老師要抓住表揚的最佳時機,當學生取得好成績時,表揚能讓他再接再厲;當學生面臨困境時,表揚如1針強心劑,讓他振作起來;當學生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之中,表揚如黑暗中的明燈,讓他重燃希望。每個學生都有得到老師表揚的渴望,老師應不失時機地表揚他們。同時老師要把握好表揚的分寸,表揚不僅是對學生的肯定與鼓勵,也是向其他同學樹立榜樣。表揚要做到言如其實、恰如其分。過輕的表揚讓學生失望、泄氣;過頭的表揚有時讓學生產(chǎn)生自滿情緒,或者反過來認為你在取笑他。
4.進行合理歸因,引導學生自我激勵
歸因是指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中體驗到成功或失敗時,從行為結果尋找行為的內在動力因素。[⑦]1972年,維納(B.Weiner)提出了歸因理論,該理論說明的是歸因的維度及歸因對成功與失敗行為的影響。他認為內因外因、穩(wěn)定不穩(wěn)定是人們在進行歸因時所考慮的兩個維度,這兩個維度互相獨立,人們如何歸因會影響今后的成就行為。把成功歸于內部的穩(wěn)定的因素(如能力),會使個體感到自豪,覺得自己聰明導致了成功。相反把成功歸于外部的不穩(wěn)定的因素(如運氣)則會對未來類似活動上的成功不敢肯定,產(chǎn)生擔心的情緒情感體驗;而把自己的失敗歸于內部穩(wěn)定的因素,會使個體產(chǎn)生羞恥感,引起無助憂郁的情緒情感體驗。相反把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外部的不穩(wěn)定的因素,則會對未來類似活動的成功期望不至于過低,會繼續(xù)努力,這將有助于保持樂觀的情緒情感體驗。維納于1982年又提出了歸因的第3個維度-可控制性,即事件的原因是在個人能力控制之內還是之外。在維納看來,這3個維度經(jīng)常并存,可控制性這1維度有時本身也可以發(fā)生變化。他認為,當歸因對象是自己時,把成功的結果歸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會充滿自信。歸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任務難度、運氣等,則產(chǎn)生驚異的感覺。若把失敗的結果歸因于可控制的原因,會感到內疚。歸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則會感到無奈。
歸因傾向是后天形成的,所以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適時加以引導。如小學生剛入學時積極性都是很高的,開始當他們遇到挫折時,1般歸因于運氣不好或問題太難,但當他們重復經(jīng)歷了多次失敗后,慢慢地就有可能會將失敗歸因于自身能力差,長期這樣就會失落感,以后也就不想努力學習了,反正能力差,學也學不好。這就產(chǎn)生了失敗——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現(xiàn)降低的惡性循環(huán)。碰到這種情況,老師可以采取1些幫助學生正確歸因的措施,如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優(yōu)缺點,努力做好揚長補短;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在完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碰到挫折引導他們合理歸因等等。
5.進行合作學習,促使協(xié)同競爭
2千多年前,我國就產(chǎn)生了合作學習的思想!对娊(jīng)·衛(wèi)風》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學記》中也提出“相觀而善謂之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許多私塾都采取“高業(yè)弟子轉相傳授”的辦法教學;書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風;210世紀31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導“小先生制”。這些提法、行為都體現(xiàn)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幫助,共同發(fā)展。
合作學習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沙倫博士對合作學習進行了這樣界定:“合作學習是組織和促進課堂教學的1系列方法的總稱。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則是所有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課堂上,同伴之間的合作是通過組織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實現(xiàn)的,小組通常由3-5人組成。小組充當社會組織單位,學生們在這里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開學習,同樣也通過個人研究進行學習。
進行合作學習,促使協(xié)同競爭正符合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镀胀ǜ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明確指出“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币驗榘嗉壢藬(shù)很多,所以老師每節(jié)課不可能照顧得到班上的每1位同學,這樣的話1部分同學就會被忽視,如果長此以往就會使部分同學喪失學習的積極性,不愿思考問題,養(yǎng)成惰性。但是老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促使學生相互扶持,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中1定要做到,1是分組合理,優(yōu)、中、后相結合,這對每個學生的發(fā)展都很有幫助,他們可以各自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點,做到相補相成。特別是優(yōu)等生可以幫助后進生提高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長期相處,對他們自己的學習也很有幫助。2是實行小組長制,每組的組長由小組成員輪流做,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每個組員的才能,同時也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是分工明確,不能讓組員抱有偷懶的幻想,明確分工,人人動腦,積極思考。
6.提高教師素養(yǎng),追求教學藝術
正如《學記》里說的“親其師,而信其道!1個好的老師就像1本好書,他講課能夠深入淺出,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思考和學習。我們經(jīng)?吹,1樣的教學內容,經(jīng)過不同的教學處理,會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教學效果。例如:熊大冶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藝術》1書中,就提到錢夢龍老師在江西廬山中學“借班”上課的情形,由于錢夢龍老師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對教材的滾瓜爛熟、多年積累的豐富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及高超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使學生全被調動起來,發(fā)言10分踴躍,思維非常積極,成功的上了1門公開課。1位同來的“名”教師看見錢夢龍老師如此成功,也主動要求上1堂公開課。第2天,她“借”錢老師“借”過的同1個班上課,但任憑她怎么啟發(fā),學生1個個就是不舉手、不吭聲,怎么引導都不行,課堂氣氛與錢老師相比,天壤之別。由此可見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重要性,簡單的說它決定著1堂課的成功與否,決定著能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某種程度上說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起決定性作用。當然,要想成為1個好老師,在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種種困難,為他們搭建腳手架,即維果斯基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指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之中,穩(wěn)定學習興趣。(2)要擯棄程式花的教學方式,避免每堂課都1個模子刻出來的,要利用各種手段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正如陸繼椿老師所說的“1課有1得,得得相聯(lián)系”。(3)創(chuàng)造性的鉆研教學內容,對知識進行再創(chuàng)造,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讓每堂課都變得生機勃勃。
雖然,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很多,但如果能切實采用以上6個策略,1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張海燕(江西師范大學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南昌 330022)
[①]王瑞風.新課程背景下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效率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07(12)
[②]馮忠良.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③]韓雪屏.語文素養(yǎng)的"冰山模型"[J].語文教學通訊,2002(9)
[④]熊大冶.語文課堂教學藝術[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⑤]熊大冶.語文課堂教學藝術[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⑥]張曉東.論高中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J].碩士學位論文,2006
[⑦]彭蚺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探析激發(fā)高中生語文學習動機的策略】相關文章:
淺談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研究09-12
探析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08-20
探析體育贊助營銷的動機、風險與營銷策略07-01
探析英語學習中的興趣激發(fā)08-25
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探析10-19
探析激發(fā)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05-24
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教育理論論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