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虞翻易學旁通說的哲理內(nèi)涵

時間:2024-10-08 21:16:41 文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虞翻易學旁通說的哲理內(nèi)涵

兩漢易學,因其過于執(zhí)泥象數(shù)而逐漸陷入穿鑿附會、繁雜瑣碎之誤區(qū),至漢末的虞翻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虞翻又是一位易學領域的創(chuàng)造性詮釋學家,在詮釋的形式下,他賦予《周易》以全新的學術(shù)生命和思想內(nèi)涵,從而推出了別具一格的“周易虞氏學”!爸芤子菔蠈W”無疑是一座亟待深入開掘的哲學寶藏。在這座寶藏中,旁通說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即擬專就虞翻此一學說的哲理內(nèi)涵作一番探析!                一六十四卦中,凡所有同位之性皆相反的一對卦,就構(gòu)成旁通關系。例如乾卦與坤卦、屯卦與鼎卦、比卦與大有卦等即是。 “旁通”一詞,首見于《乾卦.文言傳》:“六發(fā)揮,旁通情也。”“旁”謂廣、遍!秱鳌芬猓鳛榉栃螒B(tài)的乾卦,其六發(fā)生變化,就會廣泛通達于天人宇宙間的各種情勢。虞翻則賦予“旁通”以全新的思想內(nèi)涵,從而創(chuàng)立了旁通說。通觀今存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以及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中的虞氏《易注》,我們認為,虞翻的旁通說,其所彰顯的,首先是一種陰陽相互涵攝、卦之象相互涵攝的深刻思想。卦由陰陽兩種畫重疊所成。三畫所成稱經(jīng)卦,六畫所成稱別卦。在虞翻的視野下,一個別卦卦體中,除自身而外,尚含有如下數(shù)卦:一下一上的兩個經(jīng)卦,二至四、三至五互體所成的兩個經(jīng)卦,初至四、二至五、三至上以四連互方式所成的三個別卦,初至五、二至上以五連互方式所成的兩個別卦。陰與陽相對待,互為旁通關系的兩卦間,它們的所有同位之、整個卦體、下卦及上卦、內(nèi)中的互體連互之象間,皆呈兩兩相對待之勢。只是在虞翻看來,旁通卦間的這種對待關系,并非一種截然互斥、不可并立的關系,恰恰相反,卻主要是一種一顯一隱、相互涵攝的關系!依他之見,陰中涵攝著陽,陽中潛伏著陰。而兩種畫是陰陽的表征符號,卦畫又表征著各種物象及物象狀態(tài)。因此,他認為,互為旁通關系的兩卦間,一卦任一位上的陽或陰,涵攝著另一卦同一位上的陰或陽;一卦的卦之象(涵蓋所有象、總體卦象、下上二體之象及所有互體連互之象,下同),涵攝著與其相對應的另一卦的卦之象。其次,互為旁通關系的兩卦之間,在虞翻看來,還存在如下關系,即,一卦透過之變化,最終即可變?yōu)、通向另一卦。例如,大畜卦與萃卦相旁通,前者自初始依次向上變?nèi)ィ冎辽?a target="_blank">,即可成為后者;反之亦然。虞翻所發(fā)明的旁通說,其基本易理內(nèi)涵,主要就包括以上兩個方面。虞翻正是基于該學說這兩個方面的基本易理內(nèi)涵,運用其來詮《易》、論《易》的。借此,虞翻幾乎通透地詮顯了每一卦所表征的當下之所是、原本之所是、及其可能的將來之所是,詮顯了卦與卦所表征的當下之所是間的密切關聯(lián),由此而幾乎通透地詮顯了大宇宙和人生中各種事象間一顯一隱、相互對待、相互涵攝、變化互通的密切關系。二借助旁通說,虞翻所首先詮顯的,是大宇宙中的陰陽消息之妙義,以及一幅完整而奇妙的總體宇宙陰陽消息圖景。消謂消退,息謂息長。立足于一種宏大的總體宇宙視野,漢代的儒者,確立起了本天道以立人道、法天道以開人文的天人關系基本理念。易學是一種高度哲學性的天人之學,這一理念,成了包括虞翻易學在內(nèi)的漢代易學的基本理念。在虞翻看來,天道首要地就具體展現(xiàn)于陰陽二氣的消息之中。因此,明了陰陽二氣之消息,就成了把握天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正是基于把握天道、貫徹和實現(xiàn)上述基本理念這一終極性學術(shù)關懷,他才通過旁通說,深入揭示了宇宙的陰陽消息之義。虞翻五世家傳西漢孟喜易學。孟喜易學的核心,是一種視六十四卦的符號系列表征年復一年陰陽二氣之消息、節(jié)氣物候之變化的卦氣說。在此學說中,有十二辟卦,又稱十二消息卦:復、臨、泰、大壯、、乾、姤、遁、否、觀、剝、坤;它們分別對應于從仲冬十一月子至孟冬十月亥的十二個月,表征著各月陰陽二氣消息的基本情狀;谪詺庹f的學術(shù)理解視野,通過旁通說,虞翻又進一步揭示了十二消息卦所表征的陰陽二氣,其動態(tài)的一息一消、一顯一隱、相互涵攝、變化互通之妙義,借此以彰顯天道。在虞翻看來,究極言之,天地宇宙間,凡陽氣皆本于天,凡陰氣皆原于地。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量等而平衡。具體展現(xiàn)天道的、發(fā)生于宇宙間的陰陽二氣的消息,實際上就是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的消息。六純陽的乾卦和六純陰的坤卦,分別表征天之陽氣和地之陰氣的全部。乾坤而外的另十個消息卦,其陰陽自然也就分別屬于乾陽、坤陰。發(fā)生于十二消息卦間的陰陽的消息,自然也就意味著乾陽坤陰的消息,自然也就表征著各月中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的消息。虞翻認為,在陰陽消息說的意義上,由乾坤兩卦所分別表征的天之陽氣和地之陰氣的全部,各徹然顯現(xiàn)于孟夏四月巳與孟冬十月亥。由這兩卦靜態(tài)上的相互涵攝之旁通義可知,孟夏四月巳,乾成坤隱,六純陽的乾卦所表征的天之陽氣盛極而通體徹然顯現(xiàn),此時由坤陰所表征的地之陰氣,貌似被陽氣消剝凈盡而化為烏有,實則是盛極的陽氣令其全然進入隱伏潛藏而不顯的狀態(tài),并涵攝于盛陽之下,而未發(fā)生絲毫減損;此時,顯的六陽與隱的六陰所分別表征的天之陽氣和地之陰氣的全部,昭示著天地宇宙間的陰陽二氣仍完滿地存在。孟冬十月亥,坤成乾隱,六純陰的坤卦所表征的地之陰氣盛極而通體徹然顯現(xiàn),此時由乾陽所表征的天之陽氣,也未被真正消剝凈盡,而是在盛極的陰氣的迫壓下,全然進入隱伏潛藏而不顯的狀態(tài),并涵攝于盛陰之下,而未發(fā)生絲毫減損;此時,顯的六陰與隱的六陽所分別表征的地之陰氣和天之陽氣的全部,同樣昭示著天地宇宙間的陰陽二氣仍完滿地存在。而由乾坤兩卦動態(tài)上的變化互通之旁通義可知,乾陽漸次向坤陰變化而去,亦即乾陽消退、坤陰息長,則使純陽之乾最終通向純陰之坤;坤陰漸次向乾陽變化而去,亦即坤陰消退、乾陽息長,則使純陰之坤最終通向純陽之乾。所以,在詮釋《坤卦》初六、六五兩之《文言傳》時,虞翻兩次點出“以乾通坤”(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以下所引虞翻《易注》,凡出自該書者,皆不再出注)。在虞翻看來,十二消息卦中的其他具有旁通關系的五對卦,亦即復與姤、臨與遁、泰與否、大壯與觀、與剝,同樣表征著相應的陰陽一息一消、一顯一隱、相互涵攝、變化互通之妙義。這里僅舉復卦與姤卦所表征的此等陰陽消息之妙義!稄拓浴酚葑⒌溃骸瓣栂⒗ぃc姤旁通!薄秺ヘ浴酚葑⒄f:“消卦也,與復旁通!睆团c姤分別為仲冬十一月子和仲夏五月午陰陽消息基本情狀的表征者。就復卦言之,仲冬十一月子,陰極陽生,一陽息而消一陰,形成復卦所表征的一陽五陰的陰陽消息基本格局。一陽息而顯,一陰消而隱,此陰就涵攝于此陽之下,而并未消失。此時,所顯者為一陽五陰之格局,所隱者為一陰五陽之格局,此一陰五陽,即涵攝于此一陽五陰之下。因之,此時復卦顯,姤卦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的一陽加上隱而涵攝于五陰之下的五陽,與顯的五陰加上隱而涵攝于一陽之下的一陰,分別構(gòu)成天之陽氣和地之陰氣的全部,意味著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此時仍皆完滿地存在,只是或顯其一而隱其五、或顯其五而隱其一而已。就姤卦言之,仲夏五月午,陽極陰生,一陰息而消一陽,形成姤卦所表征的一陰五陽的陰陽消息基本格局。一陰息而顯、一陽消而隱,此陽就涵攝于此陰之下,而并未消失。此時,所顯者為一陰五陽之格局,所隱者為一陽五陰之格局,此一陽五陰,即涵攝于此一陰五陽之下。因之,此時姤卦顯,復卦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的一陰加上隱而涵攝于五陽之下的五陰,與顯的五陽加上隱而涵攝于一陰之下的一陽,分別構(gòu)成地之陰氣和天之陽氣的全部,意味著地之陰氣和天之陽氣此時仍皆完滿地存在,只是或顯其一而隱其五、或顯其五而隱其一而已。以上乃是就復與姤靜態(tài)上的相互涵攝之旁通義而言的。而就它們動態(tài)上的變化互通之旁通義言之,則陰陽的一息一消,最終一則可令一陽五陰的復卦通向一陰五陽的姤卦,一則可令一陰五陽的姤卦通向一陽五陰的復卦。透過虞翻的直接或間接開示,我們不難認識到,他以十二消息卦,揭示了如下的年復一年十二個月宇宙陰陽消息之圖景:六陽、六陰分別表征天之陽氣和地之陰氣的全部,天地宇宙間陰陽二氣量等而永遠保持平衡。仲冬十一月子,一陽五陰顯,一陰五陽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復之象,隱一姤之象;季冬十二月丑,二陽四陰顯,二陰四陽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臨之象,隱一遁之象;孟春正月寅,三陽三陰顯,三陰三陽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泰之象,隱一否之象;仲春二月卯,四陽二陰顯,四陰二陽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大壯之象,隱一觀之象;季春三月辰,五陽一陰顯,五陰一陽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之象,隱一剝之象;孟夏四月巳,六陽通體顯現(xiàn),六陰則全然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乾之象,隱一坤之象;仲夏五月午,一陰五陽顯,一陽五陰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姤之象,隱一復之象;季夏六月未,二陰四陽顯,二陽四陰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遁之象,隱一臨之象;孟秋七月申,三陰三陽顯,三陽三陰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否之象,隱一泰之象;仲秋八月酉,四陰二陽顯,四陽二陰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觀之象,隱一大壯之象;季秋九月戌,五陰一陽顯,五陽一陰則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剝之象,隱一之象;孟冬十月亥,六陰通體顯現(xiàn),六陽則全然隱而涵攝于其下,顯一坤之象,隱一乾之象。如此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每月之中,彰顯于外與隱而涵攝于內(nèi)的陰陽二氣的總量,永遠保持六陽六陰所示的奇妙守恒、平衡狀態(tài)與格局。而且,引而申之,在宇宙陰陽消息的任何一個時點或時段上,一顯一隱的陰陽二氣的總量,亦皆永遠保持如上的奇妙守恒、平衡狀態(tài)與格局。依虞翻之見,陰陽二氣如此周而復始、往復循環(huán)的消息互動變化,就形成了天地宇宙間一明一暗兩大力量和一明一暗的兩股洪流。這兩大力量、兩股洪流,周期性地循環(huán)流轉(zhuǎn)著。此一識見,無疑也全幅敞亮了人們對于天道的理解視野。十二消息卦之外,尚有52卦。就此,虞翻曾提出消息卦生其他諸卦的卦變說。從卦變說的角度切入,結(jié)合旁通說,來理解此52卦所表征的內(nèi)容,那么,我們不難知曉,作為消息卦變化形態(tài)的這52卦,其所表征的,乃是更為復雜的陰陽消息隱顯情狀,更為復雜的明暗兩大力量、兩股洪流表現(xiàn)樣態(tài),以及更為復雜的天道展現(xiàn)狀況。篇幅所限,不再贅言!              三陰陽的消息、交感,促成了宇宙萬物萬象的生化。以旁通說的理解視野解讀《易》,虞翻進一步揭明,因乎陰陽的消息、交感而得以生化的天人萬象間,同樣存在著一顯一隱、相互對待、相互涵攝、變化互通的深層奇妙關系。由此,他又幾近通透地詮顯出一幅包括人生萬象在內(nèi)的完整而奇妙的有隱有顯、對待涵攝、變化互通的總體宇宙圖景。首先,通觀今存虞氏《易注》,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借助于一卦與其旁通之卦間一顯一隱的相互涵攝關系,以一卦所內(nèi)在地涵攝著的其旁通卦的卦之象,詮釋該卦之辭象,這是虞翻以旁通說詮釋《周易》經(jīng)傳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正是在這一方式下,虞翻揭示了萬象間靜態(tài)上一顯一隱的相互涵攝關系,并由此而詮顯出一幅天人萬象間隱顯涵攝的總體宇宙圖景。此方面的顯例,如虞翻對《師卦》的詮釋!稁熦浴飞狭之辭稱“大君有命”。虞注說:“同人乾為大君,巽為有命。”師卦與同人卦相旁通,它們各自的卦之象下,就涵攝著對方的所有卦之象。師卦上六處在上卦坤中,它與六三具有位上的應和關系,而六三處在二至四互體所成的震卦中,上述坤、震之象內(nèi),當下就分別涵攝著同人卦上卦乾之象、二至四互體所成的巽之象。乾表征大君,巽表征有命。虞翻認為,《師卦》上六辭之所以言“大君有命”,就是因該卦涵攝著乾大君之象與巽有命之象。貫徹“《易》含萬象”的理念,虞翻對《周易》經(jīng)傳作了如上的解讀。通過這種解讀,我們不難看出,在他的理解視野下,天人宇宙間的萬象,業(yè)已為當初作《易》之圣人作過不同的歸類。這種歸類,大致言之,有二分、八分及六十四分三種:萬象可以劃分為陰陽兩大類而成兩大系統(tǒng),由陰陽分別表征;可以劃分為八大類而成八大系統(tǒng),由八卦分別表征;可以劃分為六十四大類而成六十四大系統(tǒng),由六十四卦分別表征。在上述各類系統(tǒng)中,統(tǒng)屬于同一個系統(tǒng)的物象,皆具有相近或相同的品性,因而才被劃入同一個系統(tǒng)。準此,具有旁通關系的任意兩卦間,其卦象靜態(tài)上的涵攝關系,明確言之,在虞翻看來,首要指的就是由各自特定卦所表征的兩個物象系統(tǒng)之間的涵攝關系;這兩個物象系統(tǒng),分別由品性相近或相同的物象所組成。因之,這種涵攝關系所著眼的,主要不是個體,而是系統(tǒng),是系統(tǒng)所展現(xiàn)的構(gòu)成它的物象所具有的總體品性;其所凸顯的,不是簡單的兩個品性相反的單一物象間的對待與涵攝,而是兩個品性相反的物象系統(tǒng)以及這兩個系統(tǒng)總體品性間的對待與涵攝。故而,從兩個這樣的系統(tǒng)中,各分別隨意挑選出一個物象,它們之間,就構(gòu)成靜態(tài)上的對待涵攝關系。例如,在由陰陽所分別表征的兩大物象系統(tǒng)中,陽所表征的陽氣與陰所表征的陰氣、陽所表征的君子和陰所表征的小人之間,固然分別構(gòu)成此等對待涵攝關系,但陽所表征的陽氣和陰所表征的小人、陽所表征的君子和陰所表征的陰氣之間,同樣也構(gòu)成此等對待涵攝關系。在虞翻的心目中,作《易》之圣人,借助卦與卦之間的旁通關系,就是這樣開示出一幅萬象靜態(tài)上對待涵攝的奇妙總體宇宙圖景的。其次,通觀今存虞氏《易注》,我們還不難發(fā)現(xiàn),依據(jù)一卦與其旁通之卦各自發(fā)生變最終即可通向?qū)Ψ竭@一事實,透過一卦或其旁通之卦自初始的依次變化,來詮釋該卦之辭象,這是虞翻以旁通說詮釋《周易》經(jīng)傳的另一種方式。正是在這種方式下,虞翻揭示了萬象間動態(tài)上的變化互通關系,并由此而詮顯了一幅天人萬象間變化互通的總體宇宙圖景。此方面的顯例,如虞翻對《豫卦》的詮釋。豫卦與小畜卦相旁通,前者自初始依次發(fā)生變化,最終就會通向后者。據(jù)此,虞翻曾經(jīng)如此詮釋過《豫卦》:《豫卦.彖傳》說:“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庇葑⒌溃骸霸プ兺ㄐ⌒螅榈,動初至三成乾,故‘天地以順動’也!^’謂失度;‘忒’,差迭也。謂變初至需,離為日,坎為月,皆得其正,故‘日月不過’。動初時,震為春;至四,兌為秋;至五,坎為冬,離為夏。四時位正,故‘四時不忒’。”

豫卦的下體為坤。在豫卦自初始依次發(fā)生變化而通向小畜卦的過程中,變至三,下體坤地之象變?yōu)榍熘。地之象順次變化而通向天之象,是則“天地以順動”。變至第五時,卦變而為需。需卦上體為坎,三至五互體為離?脖碚髟,離表征日。構(gòu)成此坎與離的諸,皆當位而得正,是則日月之象“皆得其正”,所謂“日月不過”。同是在豫卦通向小畜卦的過程中,變化發(fā)生于初,下體成震;變化進展到四,卦變而為泰,二至四互體為兌;變化進展到五,卦變而為需,上體為坎,三至五互體為離。震、兌、坎、離分別表征春、秋、冬、夏,是則四時之象完備出現(xiàn)。上述震兌兩卦,作為它們基本表征的初之陽、四之陰,皆當位得正,是則春、秋之象位正。上述坎離兩卦,構(gòu)成它們的諸,皆當位而得正,是則冬、夏之象皆位正。所謂“四時位正”。
我們不難看出,甲乙兩卦相旁通,從甲的角度立言,它的諸自初始順次發(fā)生變化,從而通向乙,乃是一種“往”,這種“往”當下剛剛開始,尚處于將然的展開或?qū)崿F(xiàn)狀態(tài);乙的諸自初始順次發(fā)生變化,從而通向甲,則是一種“來”,這種“來”當下業(yè)已完結(jié),已經(jīng)成為昔日之陳跡。因此,虞翻立足于旁通關系,通過本卦自初始的依次變化來展開詮釋,其著眼點,就是一卦將然之“往”,就是一卦將然的向與其相對待的旁通之卦的轉(zhuǎn)化,就是一卦所表征且內(nèi)在涵攝著的物象,將然的向與其相對待的旁通之卦所表征且內(nèi)在涵攝著的物象的轉(zhuǎn)化;他的基本詮釋理念,就是在這類卦中,作《易》之圣人,具體運用了一卦將然的如上之轉(zhuǎn)化學理,并且透過這種運用,啟導人們舉一反三,深入契會并了悟萬象間將然的奇妙變化互通關系,以便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未來走向。而他同樣是立足于旁通關系,通過本卦的旁通之卦自初始的依次變化來展開詮釋,其著眼點,就是本卦的旁通之卦的已然之“來”,就是本卦的旁通之卦已然的向與其相對待的本卦的轉(zhuǎn)化,就是本卦的旁通之卦所表征且內(nèi)在涵攝著的物象,已然的向本卦所表征且內(nèi)在涵攝著的物象的轉(zhuǎn)化;他的基本詮釋理念,就是在這類卦中,作《易》之圣人,具體運用了一卦已然的如上何以轉(zhuǎn)化而來的學理,并且同樣透過這種運用,啟導人們舉一反三,深入契會并了悟萬象間已然的奇妙變化互通關系,以便更好地明了事物的過去和現(xiàn)在,并進一步預見事物的未來。尤有進者,在虞翻看來,作《易》之圣人,基于旁通關系,通過對一卦將然與已然的轉(zhuǎn)化的揭示,啟迪人們將面向未來的前瞻性視野,與反視過去的回溯性視野,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通透地了悟到天人宇宙萬象間,在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時空無限延展中,所存在的往復循環(huán)、永無停息的奇妙變化互通關系,通透地了悟到在這種關系下所展現(xiàn)的一幅變化互通的奇妙總體宇宙圖景。綜上可見,虞翻的旁通說,其最大的建樹,即在于,一方面,它從靜態(tài)上揭示了旁通之卦間陰陽的一顯一隱、對待互涵之妙,以及彼此所表征物象間的一顯一隱、對待互涵之妙;另一方面,它又從動態(tài)上揭示了旁通之卦間陰陽的變化互通的轉(zhuǎn)化之妙,以及彼此所表征物象間變化互通的轉(zhuǎn)化之妙。此一學說告訴人們,在解讀一卦的內(nèi)蘊時,不僅要靜態(tài)地看待該卦,把握其當下之所是,而且還宜動態(tài)地看待該卦,回溯其過去之所是,預斷其未來之將是;不僅要看到該卦本身,而且還宜看到與它相對待的另一卦-此另一卦,就靜態(tài)而言,不在該卦之外,卻當下即涵攝于該卦之內(nèi);就動態(tài)而言,即是該卦所由以變來之卦,抑或該卦所將通向之卦;就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有機結(jié)合而言,這另一卦與該卦一直處于一顯一隱、相互涵攝而又變化互通的狀態(tài)和過程中。這些識見無疑是相當卓異的。顯而易見,虞翻所發(fā)明的此一旁通說,其一般性的理論意義在于,它揭示了,萬象的存在與變化,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事物在其存在和變化的每一時點或時段,都同時直下面對著與其相對待的另一方,此相互對待的雙方,一則在靜態(tài)上相互涵攝,一則在動態(tài)上相互轉(zhuǎn)化。它指明了,宇宙是一個由對待而又相互涵攝、對待而又變化互通著的萬象所構(gòu)成的普遍聯(lián)系、永恒流轉(zhuǎn)的奇妙有機整體。這一有機整體,包括其隱而未彰的一面與彰顯于外的一面,因萬象流轉(zhuǎn)的永恒性與絕對性,而日新又新。在此日新又新的歷程中,隱而未彰的一面漸次向彰顯于外的一面流轉(zhuǎn),彰顯于外的一面也漸次向隱而未彰的一面轉(zhuǎn)化,如此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這就通透地詮顯出一幅有顯有隱、有明有幽,顯與隱、明與幽對待而互涵、對待而流轉(zhuǎn)的日新又新的奇妙總體宇宙圖景,為人們更好地把握天道,確立人道,適切地回應大宇宙和人生中的一切,開拓理想的社會人生之未來,建立天人之間良性互動之機制,達致天人關系和諧之妙境,提供了可貴的智慧啟示。因此,他的此一學說,頗富哲理價值,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學術(shù)資源,深值我們開掘與借鑒。虞翻,《易注》,載李鼎祚《周易集解》和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吨芤住贰

【虞翻易學旁通說的哲理內(nèi)涵】相關文章:

道教符咒法術(shù)與易學關系的哲理探要03-18

早期儒家與易學03-06

橫渠易學的天人觀03-06

論魏了翁的易學思想03-06

陸賈《新語》與易學03-06

試析鄭玄易學天道觀12-07

論王弼易學與老學的關系03-21

焦循易學方法論的哲學意義03-06

讀宋明理學隨錄易學札記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