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文學教學與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摘要:人文素質是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文學教學擔負著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責任,它能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增強民族自豪感,完善學生人格,更是實現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古代文學教學;人文素質;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古代文學是高校中文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是一門文學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開設的目的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與研究能力,訓練學生貫通古今的全面思維能力,而且要通過對傳統(tǒng)文學的學習領悟中國文學的精髓,增進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一、人文素質的含義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朱永新在談到“人文”時說:“所謂‘人’,就是要關心人,第一是關心人現實的生存狀態(tài);第二是關心人未來的發(fā)展空間;所謂‘文’就是文化和文明;第一是關心人類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延續(xù);第二是關心人類的文化和文明怎么發(fā)展。”如果說“科學”重點在如何去做事,那么“人文”重點就在如何去做人;“科學” 如果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就是“道”。
人文素質,是指人應具備的內在品質和人生的定位、在學識上的積累、獲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即關于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精神以及個人能力,包括人的理智、能力、情感和意志這幾個內在因素。它追求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是完美人格的體現。人文素質包括了人文知識修養(yǎng)和人文精神兩大方面的內容。其中人文精神是指通過文、史、哲和藝術等人文學科知識的吸收而形成的價值觀、道德和思維品質,它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是指將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huán)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轉化為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價值觀、人生觀等的過程,是引導人們求善、求真、求美的精神教育過程。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強調人的知識、情感和意識等全面健康地發(fā)展,并為生存競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人文素質是后天形成的,它一方面依賴于受教育者對知識、情感、思想的接受、理解程度,以及內化為自己的品質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主要依賴于后天的培養(yǎng),即教育者有意識地滲透、提醒或根據教學實際有計劃實施教育。在目前大學中文教學中,古代文學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古代文學包含著歷代文人的宇宙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人格理想以及對人類命運、人類社會的思考和探索,具有無窮無盡的知識、思想、藝術內涵,是我們取之不盡的教育源泉。
二、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及存在問題
1、民族精神淡化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tǒng)、精神風貌、價值取向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主席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科技高速發(fā)展、商品大潮不斷更新人們視野的今天,一些大學生民族意識淡化。對中國文明史缺乏了解,對傳統(tǒng)文化沒興趣,很多學生沒有完整地讀過四大名著。目前的大學校園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學生極其崇尚洋節(jié)日,對西方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等的認同與參與程度遠遠勝過中國的節(jié)日。
2、理想信念模糊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文化生活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大學生正處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躍,成才愿望強烈。當前,大部分學生有明確的理想信念并不斷地為之奮斗,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潮水般涌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他們的思想。一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切實際,在實踐過程中因受挫而頹唐;還有一些學生理想天天有,行動遲遲無,畢業(yè)時追悔莫及;還有部分人,把混張文憑、獲得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作為上大學的目標,他們把經濟尺度作為指引其人生的重要航標;更有小部分人理想信念模糊,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混日子。
3、心理素質欠缺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衡量一個人的整體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環(huán)境與教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質包括人的認識能力、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品質諸方面。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大學生首先應該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健康的體魄和積極的人生理想;其次要有客觀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對社會和他人有理性的認識;第三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行為與社會協(xié)調一致;第四要有完整健康的人格特征,即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要完美統(tǒng)一、平衡、協(xié)調地發(fā)展。而當下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存在問題。如思想極端,自私狹隘;處理不好同學間的關系,人際交往出現障礙;因追求個性自由而導致趣味低下、思想和行為不文明;意志力薄弱,精神脆弱;極端自傲或自卑。這些現象都是人文素質教育缺失的結果,實在令人擔憂。好在作為準人才的大學生,還有極大地打造空間,而古代文學教學承載著諸多的人文因素,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挖掘和利用人文因素培養(yǎng)學生勢在必行。
三、古代文學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優(yōu)勢
1、古代文學教學能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增強民族自豪感
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主題,而古代文學正是其重要的文化陣地。古代文學作品是經過幾千年的淘洗保留下來的,是歷代作家人生信念、人文情懷的藝術外化。在文學的鑒賞中,可以帶領學生去觸摸我們民族的偉大靈魂!冻o》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表明了屈原為實現“明君”、“賢臣”、“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孟子·滕文公下》激蕩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孟子·告子下》中的“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告誡人們要擔負國家民族的重任,成就大業(yè),必先磨練意志,鍛煉心境。這里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吾輩豈是蓬蒿人”的奔放豪邁的青春歌唱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強大信心表白,也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憂國憫人的情懷,更有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雄心壯志。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氣節(jié)會使學生得到心靈的滌蕩和升華。這些優(yōu)秀的作家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化身,是激勵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的楷模,他們的作品具有無窮無盡的感染力量。
2、古代文學的課堂是完善人格的理想家園
古代文學作品是古人思想感情、社會生活、人生體驗的縮影。無論社會怎樣進步、科學如何發(fā)達,人生的哲理亙古不變,人生的處境也不外乎順境、逆境、絕境。古人和今人都在探尋一種有意義的人生。古代文學的人文性特點決定著其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有著深遠的影響。老師應該充分挖掘這些人文因素,以文布道,因道釋文。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因性格剛直觸及李陵事件,又因之遭遇宮刑之辱,卻以頑強的意志完成《史記》,他在《報任安書》中述說自己遭受腐刑后“忽忽如狂”的悲憤心情和為完成一項偉大事業(yè)而忍辱含垢、發(fā)憤圖強的精神,以及他峻潔、剛直的人格力量無不震撼著學生的心靈。北宋文學家蘇軾一生逆境卻獨創(chuàng)豪放詞派,歷盡坎坷卻笑對人生。蘇軾思想自由、品格堅貞、坦蕩、曠達,給后人創(chuàng)造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蘇軾以“外儒內佛”的形式統(tǒng)一了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精華,儒家的淑世精神與佛道化解人生苦難的虛幻意識互補,使他保持了做人的氣節(jié),成就了他虛靜高潔的心靈和淡泊超逸的人格!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表現了一個士大夫身處逆境時疏放與灑脫的人生境界與哲理人生。這些正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良好素材。當作家的情操和作品的精神以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滲入學生的靈魂深處時,他們也就能建立起健康的道德感與審美感,樹立起高尚的人格。
3、古代文學教學是實現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高爾基曾說過:“照天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生活中去!弊骷以趯徱暽钪忻赖耐瑫r,還致力于創(chuàng)造文學作品的美,以提高受眾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綿延五千年的中國古代文學,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姿的美的世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古老的文學經典中體味心靈的顫動,在靈動的文學氣象中追尋審美的永恒。詩經、楚辭的拙樸與浪漫,諸子百家的睿智、磅礴,漢賦的鋪張揚厲,魏晉的自然風骨,唐詩的恢宏典麗,宋詞的婉約奔放……我們在品味其語言音韻、領略形象意境、感悟情感境界時,更會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莊子的《逍遙游》展示的是一個消除物我界限、無所依待、優(yōu)游自在的精神境界,F實中沒有這樣一種境界,它之所以引起我們的共鳴,在于它能給人一種精神的休憩與自由。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永恒的江山、無限的風月及玄妙的哲理因結尾的“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的美好祝愿而使這首詩臻于天人合一的深邃境界,具有憾人心弦的永恒魅力。我們可以穿越時空與作者一起去體會 “大江東去”的奔騰豪壯,我們可以同唱“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壯之歌。 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利息一點通”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則顯示出堅貞不渝愛情的巨大感染力。學生們在欣賞同時,心靈的世界得以凈化,生命的活力得以激發(fā)、文學的品味得以提升,使審美教育取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的藝術效果。
古代文學教學擔當著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任務,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潛能的激發(fā)與挖掘、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等,因此古代文學老師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旭光.21世紀素質教育系列教材——藝術的意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1年8月。
[2] 葉朗.重視人文學科的教化作用[N],1997年4月18日。
[3]劉鶴巖.關于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的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2)。
[4]霍松林.古典文學與素質教育[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1)。
【古代文學教學與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相關文章:
大學英語課堂與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03-03
中國古代文學與當代文化的重塑12-08
高校物理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論文11-16
語文寫作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11-25
高中美術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論文11-17
探析成教學生舞蹈素質的培養(yǎng)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