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百家姓之支姓氏起源
支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3位,新百家姓排名支姓311位。下面由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支姓氏起源,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支姓(zhixing)是中國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3位(虞 萬 支 柯),2014最新百家姓排名支姓311位。2014年據(jù)支姓宗親網(wǎng)不完全統(tǒng)計:支姓一族如今已遍布25省近400處集居地(除海南,福建外其余省市自治區(qū)均有50人以上聚集地),國內(nèi)總?cè)丝诩s17.3萬。官方統(tǒng)計江蘇省的支姓人數(shù)排名第一。
一、姓氏源流支(zhī)姓源出有四:
1、堯舜時有個叫支父的人,他的后代世子孫便以支為姓(見《高士傳》)。
2、周朝的后代有姓支的氏族!堵肥贰份d,周代王公、諸侯后的支子,一部分后人有以支為姓。
3、出自姬姓,為后稷后代,周朝時宗法制度下稱嫡長子及繼承先祖嫡長子為“宗子”,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子為“支子”,他們在分封時,支子有的以支為姓,遂形成支姓。又古代王公、諸侯的支子中,有的就用“支”字作姓氏。
4、古代西域部族月支人的后代,入中原定居,以支為氏。據(jù)《古今姓氏書辨證》、《貴姓何來》載,秦漢之際,西域有月支國,其部族游牧于敦煌、祁連之間。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遭到匈奴的攻擊,大部分西遷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稱為大月支;少數(shù)沒有西遷,進(jìn)入祁連山與羌人雜居,稱為小月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有大月氏國人隨來中國,他們的后代居中國就用部族名中的“支”字為姓,以其音與“氏”字讀音同。
得姓始祖:支叔才。定州人,唐明時知名的文士,因孝被時人所頌揚(yáng)。隋末荒饉,夜丐食于野中,其母為賊所執(zhí)欲殺之,支叔才告以情,賊憫其孝心,放了他母親。母親得了癰疽,他吸瘡注藥。母親去世,他在墓旁筑屋守孝,有白鶴在他身邊,人們以為是孝感所致,故支氏后人尊支叔才為支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布支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支姓的來源比較復(fù)雜,而且模糊。相傳堯舜二帝時有個名叫支父的人,他的后代就是支氏。亦有一說是源于周朝后代中一個姓支的氏族。西漢時中亞有一個月支國,是秦朝、漢朝時候,位于絲調(diào)之路上敦煌那一帶的一個小國,位于今甘肅省中西部和青海省東部。最初在陜西、山西等地落腳,后逐漸移遷分布于全國各地。到晉代的時候,月支國人有的留在中原等地定居。到了唐王朝統(tǒng)一天下之后,受漢文化同化,變成完完全全的中國人。他們學(xué)習(xí)中原人使用姓名的習(xí)慣,有的從國名中取一個支字,作為姓。另外一個支姓,源于遠(yuǎn)古,但古書記載很簡單,如《高士傳》里說,堯帝時候有人名叫支父。又有本《路史》里說,周朝后代有姓支的氏族。在古代,支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瑯琊,今山東臨沂就有不少姓支的人家,F(xiàn)在,支姓主要居住在河北省衡水市,保定市,石家莊市和張家口市,有支家莊,支麻申,支家村等村莊等(略)。
三、歷史名人支謙:字恭明,三國時期高僧,月支國優(yōu)婆塞人,體形細(xì)長黑瘦。漢末來中國,他的祖父法度在東漢靈帝時,率國人數(shù)百移居中國,支謙同來,至洛陽,受業(yè)于支讖的門人支亮。他懂得多種西域文,精通梵語,博覽經(jīng)籍,翻譯了數(shù)十種佛經(jīng)重要典藉。因其博學(xué)超眾,曾被吳主孫權(quán)拜為博士。
支雄:東晉十六國時后趙朝廷中的官員,任大司空,是月支國人后代。
支遁:他本姓關(guān),陳留(今河南省開封)人,25歲出家,東晉佛教學(xué)者。與謝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談玄理,是般若學(xué)六大家之一,宣揚(yáng)“即色是空”。
支叔才:唐明時知名的文士,因孝敬老人被人贊揚(yáng)。
支可大:明朝文人,品格清高,做過湖廣巡撫的官。
此外,支姓的歷史名人還有:最早被載入史冊的,當(dāng)屬東漢末年佛經(jīng)翻譯家支讖。漢代有名儒支曜,五代時前蜀有畫家支仲元,宋代有畫家支選,元代有四川行省參政支渭興,明代有畫家支鑒等。他們都是支姓中的優(yōu)秀人物。
姓氏源流
源于子姓
出自堯、舜時期的隱士子州支父,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高士傳》記載:堯舜時有個叫支父的人。支父,全稱為子州支父,是傳說中的隱士,子姓,名州,字支父。是一個博學(xué)淵源的人。在子州支父的后世子孫中,便以其字為姓氏,稱支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該支支氏族人多尊奉子州支父為得姓始祖,正確讀音作shì(ㄕˋ),且不與大月氏國支氏、析支國(黨項)支氏、黃支國支氏、條支國支氏族人合譜。
源于姬姓
為周祖后稷的后代。出自周朝姬姓后代姓支的氏族,屬于以先祖譜序為氏。據(jù)史籍《路史》記載,周代王公、諸侯后的支子,一部分后人有以支為氏。周朝時宗法制度下稱嫡長子,先祖嫡長子為“宗子”,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子為“支子”,他們在分封時,支子有的以支為姓,遂形成支氏。
范傳福百家姓《支姓起源》
另外,古代王公、諸侯的支子中,有的就用“支”字作姓氏。
源于媯姓
出自夏王朝時期大夫郭支,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姓氏大觀》中記載:“夏有郭支,見《抱樸子》。禹乘二龍,郭支之馭!毕鄠鳎笥碛袃蓚護(hù)衛(wèi)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為大禹駕御馬車之人。
在郭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支氏、郭氏,郭支還是郭氏的鼻祖。該支氏與媯姓郭氏同宗同源,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于月氏部族
出自西漢朝時期月氏族人的后代,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月氏族人,出月氏國,就是秦、漢時期的月氏國。據(jù)史輯《古今姓氏書辨證》、《貴姓何來》等記載,秦漢之際,西域有月氏國,其部族游牧于敦煌、祁連之間。公元前177~前176年,月氏國遭到匈奴民族的連續(xù)攻擊之后,大部分族人被迫西遷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稱為大月氏,又遷徙到媯水流域,再后征服了鄰國大夏(今阿富汗),并在其地安居樂業(yè),形成今阿富汗的主要民族;少數(shù)沒有西遷的部族進(jìn)入祁連山,后與羌族人雜居,稱為小月氏。
范傳福百家姓《支姓起源》
東漢時期,中原地區(qū)又來了一批月氏人,也是主要從事于佛教,而且引進(jìn)了民樂樂器效忠東漢王朝,據(jù)傳后來流傳于唐朝的樂府名曲《陽關(guān)三疊》,就是按月氏人的思鄉(xiāng)之曲《渭城曲》改編的。之后,這些月氏人通過絲綢之路引商交往,后有留居于中原者,各有別姓。
源于姜姓
出自堯舜禹時期古羌人族析支國人的后代,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析支國,為古代國名,亦稱賜支國,實際上是一個古老的北方民族部落群體河湟羌(古羌人乃炎帝后裔),即古宓人。在典籍《書·禹貢》中記載:“有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卽敘。析支在河關(guān)西。”河關(guān),是遠(yuǎn)古羌族人及其分支黨項民族的重要發(fā)源地,在今甘肅省南部和青海、四川的交界處,大體在甘肅省臨夏縣一帶(今甘肅臨夏積石山大河家),統(tǒng)稱為“析支之地”。
在析支國后代的黨項民族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古國名稱為姓氏者,稱析支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支氏,大部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少部分融入蒙古族,成為后來的蒙古族席熱臣氏,今冠漢姓為席氏。
源于國名,出自漢朝時期黃支國人的后代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在史籍《前漢·平帝紀(jì)》中記載:“黃支國獻(xiàn)犀牛。黃支在日南之南!
日南國在今越南中部,東漢末期以后為林邑國,在其南為古黃支國,就在今印度東海岸地區(qū)。在西漢時期,黃支國多次遣使進(jìn)貢,即有留居中原之人,后按漢俗以國名為姓氏,稱支氏、黃氏,世代相傳,主要分布在今湖北地區(qū)。
源于官位
出自晉朝時期度支尚書,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度支尚書,是三國時期魏國魏文帝所設(shè)置的官位,因掌管貢賦和稅租,量入為出,故名度支。南北朝時期,以度支尚書領(lǐng)度支、金部、倉部、起部四曹,其中北齊度支尚書兼轄左民、右民等曹,于度支之外,包括民政事務(wù)。隋朝時期制定六部制度,即沿北齊舊制,亦設(shè)度支尚書。隋開皇三年(公元582年)改度支為民部,主管官改為民部尚書。唐朝時期,唐高宗李治即位后,為避父親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改稱為戶部,其長官亦改為戶部尚書,在以后的《隋書》中以避諱之故,也均寫成“戶部”。以后歷朝歷代沿設(shè),一直到清朝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滿清政府進(jìn)行部院改革,又改戶部為度支部,其長官為度支大臣、副大臣。
在度支尚書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度支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支氏,度氏,世代相傳。
源于國名,出自漢唐時期條支國人的后代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條支國,是西漢時期見于史籍的古國名。關(guān)于條支國的具體地理位置,學(xué)術(shù)界有多種假說,最有影響的假說有兩派:一派認(rèn)為條支位于地中海沿岸(今塞琉西王國首都安條克或其外港塞琉西亞);另一派認(rèn)為條支位于波斯灣沿岸。所以,條支國大致就是位于亞洲西部外高加索東南部、東臨里海、南鄰伊朗、北靠俄羅斯、西接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的今阿塞拜疆共和國。按史書記載,甘英返回時,隨有若干條支國使者,后亦有往來,亦有留住中原不返者,按漢俗以國名中支為姓,世代相傳,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的衡水地區(qū)。
該支支氏族人中,最著名的人物叫支叔才。支叔才是定州人(今河北定州),唐明皇李隆基時期的知名文士,因其至孝被時人所頌揚(yáng)。該支支氏族人多尊奉支叔才為得姓始祖。
源于北匈奴郅支單于后代
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虛閭權(quán)渠單于死,引起內(nèi)部分裂,先后出現(xiàn)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zhàn)不斷,最后發(fā)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相互攻伐。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附漢,是為南匈奴。郅支單于(約公元前80年-公元前36年),名呼屠吾斯,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之后的北匈奴第一代單于,曾擊敗大宛、烏孫等國,強(qiáng)迫四方各族進(jìn)貢,威震西域,一度領(lǐng)導(dǎo)了匈奴的短暫復(fù)興,最后被漢朝遠(yuǎn)征軍擊滅。百家姓支姓簡介 ,邰陽郡,漢宣帝時郅支單于世子入侍,其裔留于京師,遂有支姓。
其他源流
據(jù)史籍《路史》記載,周代王公、諸侯后的支子,一部分后人有以支為氏。周朝時宗法制度下稱嫡長子,先祖嫡長子為“宗子”,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子為“支子”,他們在分封時,支子有的以支為姓,遂形成支氏。另外,古代王公、諸侯的支子中,有的就用“支”字作姓氏。
【百家姓之支姓氏起源】相關(guān)文章:
百家姓之霍姓氏起源10-11
百家姓之田姓氏起源來歷12-12
百家姓之胡姓氏起源來歷03-22
百家姓之韋姓氏起源來歷11-23
百家姓之浦姓氏起源來歷10-20
百家姓之蔡姓氏起源來歷10-27
百家姓之岳姓氏起源傳說10-24
百家姓之萬姓氏起源來歷07-21
百家姓之魏姓起源06-13
百家姓之武姓起源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