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百家姓之殳姓起源

時間:2020-12-20 09:52:11 百家姓 我要投稿

百家姓之殳姓起源

  大家聽說過殳姓嗎?對它的來源大家了解多少?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收集整理好的百家姓之殳姓起源 ,歡迎閱讀!

百家姓之殳姓起源

  一、姓氏源流

  殳(Sh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是因功獲賜的姓氏。相傳,炎帝神農(nóng)氏的子孫伯陵,同民人吳權(quán)的妻子阿女緣婦一見鐘情,兩人便私下結(jié)合了。緣婦后來為伯陵生了三個兒子。第三個兒子名叫殳,是箭靶的發(fā)明者,因此,帝堯封他為殳侯,賜他以殳為姓,稱殳氏。

  2、以兵器名作為姓氏的姓,以兵器名為氏。古代時,每逢一年開始的第一天,要舉行盛大的慶;顒。在這一活動中,有殳仗隊和兵甲游行接受檢閱。每隊各設(shè)有將軍一人指揮隊伍。所謂殳仗隊,即后來的儀仗隊。殳,是一種竹制的兵器,長一丈二尺,頭上不用金屬為刃,八棱而尖。殳仗隊將軍的后代,便以兵器名“殳”作為姓氏。

  3、出自有虞氏,以祖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載,舜為部落首領(lǐng)時,有虞氏族人殳斨(Qiāng 音槍)為舜大臣。殳斨的后代子孫以祖上的名字“殳”命姓,遂成殳姓一支。

  得姓始祖:古時候,竹制兵器叫殳,是古老的武器,當遠古人類還沒使用金屬時,狩獵和戰(zhàn)爭前,要手持殳舞蹈,這即是動員練習,又是祭神和鼓舞士氣。后來在上古時,慶典操舞中就有殳仗隊,而負責率領(lǐng)殳仗隊的官員,他后代人以官職為姓,又形成了一支殳姓。遠古時候有個人物叫殳斨,他是舜帝的大臣,殳斨的后代子孫以祖上的名字殳為姓,遂成殳姓一支,故殳氏的后人奉殳斨為殳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殳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殳姓源出于姜姓。殳是古代的一種兵器,相傳炎帝神農(nóng)氏有個后代發(fā)明了箭靶,帝堯因此封他為殳侯。并賜以殳姓。又相傳炎帝神農(nóng)氏的孫子伯陵同民人吳權(quán)的妻子阿女緣婦一見鐘情,兩人便私下結(jié)合了。緣婦后來為伯陵生了三個兒子,第三個兒子名叫殳,是箭靶的發(fā)明者,因此帝堯封他為殳侯,賜他以殳為姓。殳氏就是殳的后人。

  三、歷史名人

  殳 默:清朝才女、詩人、書法家,字齋季,小字默姑,九歲能詩,兼精小楷,是浙江嘉興人。江南女子心靈手巧,而殳默自小學習詩書,書法也好,刺繡極美,名盛一時。

  殳幫清:明朝時有名的.孝子。他生活在明朝初年,社會剛安定,講究忠孝的風氣較盛。殳邦清的兩個兒子,也受家教而以孝敬聞名。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武功郡:戰(zhàn)國時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陜西眉縣東。后別置武功縣。

  2、堂號(缺)

  【殳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殳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源自兵器;

  望出武功。

  ——佚名撰殳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殳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虞廷良佐;

  閩海賢聲。

  ——佚名撰殳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虞舜時大臣殳斨,據(jù)《虞書》載,舜命大臣垂(掌管百工的官)做共工(官名),垂讓于殳斨暨伯與。下聯(lián)典指明代殳文,任福建漳州知府,有政績。

  〖殳姓宗祠五言通用聯(lián)〗

  滿門三孝子;

  一人二名家。

  ——佚名撰殳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明初有孝子殳邦清,秀水人,二子相舜、贊舜,皆以至孝聞名。下聯(lián)典指清代有才女殳默,字齋季,小字默姑,九歲能詩,兼精小楷, 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

  〖殳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武藝高強人人贊;

  功德無量代代夸。

  ——佚名撰殳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以鶴頂格鑲嵌殳姓地望“武功”二字的嵌字聯(lián)。

  〖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lián)〗

  道術(shù)廣傳,著成經(jīng)訣;

  瓊臺小謫,詞制步虛。

  ——佚名撰殳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南朝宋明帝時殳季真,曾得《道經(jīng)訣》。下聯(lián)典指清代嘉善女子殳默,字齋季,小字默姑,九歲時能作詩,剪裁刺繡,無不入妙,善書法,工小楷。十五歲時隨父母入九峰山,曾寫《步虛詞》,有句“多緣誤折瓊枝樹,謫下瓊臺十五年。”

  衍教漢時,得道經(jīng)秘旨;

  績猷虞代,具鳩庀長才。

  ——佚名撰殳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漢代學者殳季真(一說南朝宋人)得道經(jīng)訣。下聯(lián)典指上古舜帝臣殳斨事典。

  又叫做杵、棓?shù)。是棍棒類打擊兵器,主要裝備于徒卒。受大致由竹木制成,兩端套有銅帽和銅鐏。春秋時期,殳仍是常用兵器之一。城濮之戰(zhàn)時,晉軍可能因兵器不足,故臨戰(zhàn)前“遂伐其木,以益其兵”。臨戰(zhàn)伐木為兵,以削木為殳的可能性較大,因為殳是木制兵器,易制且實用。從這一史料判斷,至少在春秋前期,在某些國家中殳的使用還是較普遍的。70年代初考古發(fā)掘的長沙瀏城橋一號楚墓出土兵器中,有木制殳,亦可證明殳在楚國也是常用兵器之一。需要附帶指出的是,過去學者都認為“殳無刃”,如《考工記·廬人》貿(mào)公彥琉:“殳,長丈二尺,無刃,可以擊訂人。”這已為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是不正確的。如春秋晚期,在南方的楚、隨、吳、蔡諸國就出現(xiàn)過一種帶鋒刃的殳。它在積竹柄的頂端裝有一個呈三棱矛狀的銅殳頭和帶有尖刺的銅箍,既可以刺殺,也可以砸擊,是威力頗大的一種兵器。

【百家姓之殳姓起源】相關(guān)文章:

百家姓之詹姓起源12-25

百家姓之姜姓起源06-27

百家姓之柏姓起源01-16

百家姓之茅姓起源01-16

百家姓之米姓起源01-16

百家姓之湯姓起源01-16

百家姓之麻姓起源01-16

百家姓之洪姓起源01-16

百家姓之藺姓起源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