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姓的來源,姓邴的名人
一、姓氏源流
邴(Bǐng)姓源出有三:
1、始于春秋,以封地名為姓,是晉大夫邴豫的后代。據(jù)《通志》載,邴是春秋時的一個城邑,故城址在今河南成武縣東。晉國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后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為自己的姓氏。后來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以“丙”為姓,稱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故邴也作丙,邴、丙姓同源。
2、出自春秋時期,以封地為姓,是齊大夫邴鸀的后代。據(jù)《通志》載,邴,又名祊,是春秋時祭祀泰山的一個城邑。在今山東費縣東。齊大夫邴鸀的封地就在那里。他的子孫后代,就以邴為姓,稱邴氏。在古代,邴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魯國(后改魯郡,亦稱魯國郡)。
3、出自賜姓,漢代名將都御李陵之后。南北朝時,李廣的后代歸順魏國,魏帝在邴殿接見了他們,賜姓丙氏,因而姓丙。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李廣的后代也稱邴氏。
得姓始祖:邴豫。邴姓出自春秋時代的齊國,發(fā)祥地就在現(xiàn)在的山東省境內(nèi),是一個以地為姓的.姓氏。最初的“邴”是齊國的一個地名。根據(jù)《谷梁傳》上記載:“鄭伯使苑來歸邴。”根據(jù)考證,當初的邴地,就在今山東省費縣東南地帶,至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歷史。另外,根據(jù)《通志·氏族略》上記載,“邴”亦作“丙”,晉國大夫邴豫食采于邴這個,子孫以地為姓,稱為邴姓。齊國亦有邴邑,而有邴氏。望族居于魯國郡,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省滋縣西。故邴姓后人尊邴豫為邴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邴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三、歷史名人
邴 輔:趙國櫟陽人。自幼喜歡讀書,長大以后多才多藝,尤其長于工藝制作。那時正處于戰(zhàn)亂年代,許多宮殿房屋、古代建筑都被毀于戰(zhàn)亂之中。戰(zhàn)后,邴輔招募了一批有經(jīng)驗的工匠,仿照舊式樣為趙國恢復(fù)建成豪華的宮殿房屋,一時名揚天下,成為當時著名的建筑學(xué)家。
邴 吉:字少卿,西漢魯國北海人,曾官廷尉監(jiān),光武省右監(jiān)。昭帝時曾任大將軍長史。宣帝即位,代魏相為丞相。
邴 原:東漢名士。字根矩,北海朱虛(今臨朐東南)人,有勇略雄氣,黃巾軍起義,避居遼
東,曾先后依附孔融、公孫度,后歸曹操,官至丞相征事、五官將長史。死于隨曹操征吳中。史評:“躬履清蹈。”
邴 漢:瑯琊人,西漢末年以清行而見稱的名士,曾官至京兆尹及太中大夫,王莽秉政之時,他不屑與“漢賊”同流合污,而乞骸骨歸經(jīng)秀里,保全了自己的聲譽。
邴 舟:西漢瑯琊人,邴漢之侄。具有清操之行,邴丹養(yǎng)老自修,以“為官不過六百石”而不肯折腰。據(jù)說,他的名望超過了邴漢。
邴 郁:邴原的曾孫,具有高名。成帝以博士征,郁辭疾不赴,以壽終。
邴克莊:字敬如。遼寧盤山人。1882年出生,曾在海城縣創(chuàng)辦鄉(xiāng)團,后舉辦初等、高等各種學(xué)校。后來考入奉天高等警察學(xué)校。不久被選為省議會議議院議員。國會解散以后,任奉天民政公署顧問,兼辦保衛(wèi)團講習(xí)所。民國十一年第二次恢復(fù)國會時,任眾議院議員。民國17年12月,任熱河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民國20年3 月去職后不詳。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據(jù)《姓氏考略》記載,邴氏望出魯國!犊ね偌倚铡酚涊d:邴氏望出平陽郡。
魯 國: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將秦朝原有的薛郡改為魯國。三國魏及晉代改為魯郡。相當于今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
平陽郡:三國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將河?xùn)|郡分出一部設(shè)置平陽郡。在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一帶。
2、堂號
操尚堂:后漢邴原,尚操守(行事以節(jié)操為第一)。黃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薦他當官,他不干,又躲到遼東。到遼東因慕他的名來的,一年里有幾百家。后來邴原做了五官將長史,他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
【邴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邴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望出魯郡;
源自春秋。
——佚名撰邴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邴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功臣懋績;
賢士清名。
——佚名撰邴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十六國時后趙櫟陽人邴輔,好學(xué)而多才多藝,機智而有巧思,后趙國都襄國的宮殿臺榭,都由他主持營造,被明帝石勒任為材官將軍。懋績,大功績。下聯(lián)指西漢瑯邪人邴漢,品行高潔,素有清名,歷官京兆尹、太中大夫。王莽篡權(quán)執(zhí)政,他不愿合作,告老還鄉(xiāng)。
孤兒慕學(xué);
博士卻征。
——佚名撰邴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東漢朱虛人邴原,字根矩,少年時孤而家貧,一次,路過學(xué)館哭泣時,經(jīng)塾師盤問,得以就學(xué)。與管寧同以情操高尚著稱,后來歸附曹操,官至五官將長史。常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家門。下聯(lián)典指西晉城陽人邴郁,字弘文,邴原的曾孫,潔身自好,有祖上高風(fēng)。晉成帝曾征他為博士,他以有病推辭不就。
〖邴姓宗祠六言通用聯(lián)〗
兄弟皆稱賢士;
祖孫俱有高名。
——佚名撰邴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西漢有邴漢、邴丹二兄弟,瑯玡人,俱有清操之行。邴丹養(yǎng)老自修,官不做六石以上,名聲在邴漢之上。下聯(lián)典指東漢名士邴原及其曾孫邴郁,俱有高名。成帝以博士征,郁辭疾不赴,以壽終。
〖邴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平步青云多壯志;
陽關(guān)大道好關(guān)程。
一、姓氏源流宓(Fú,Mì)姓源流純正,源出有一:宓姓出自上古的伏(宓)羲氏,與伏姓的源流是一樣的,是伏(宓)羲氏的后裔。宓姓始于遠古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因宓(Fú 古音伏,今多讀 Mì 音蜜)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其后子...
一、姓氏源流崔(Cuī)姓源出有三:1、出自姜姓,以邑名為氏。據(jù)《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資料所載,炎帝神農(nóng)氏后裔,西周時齊國國君丁公伋的嫡長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東省章丘縣),子孫以邑為氏,是為山東崔姓。
姓氏起源出自風(fēng)姓,為上古傳說中的部落酋長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創(chuàng)制八卦,教民捕魚、畜牧,以充庖廚,故又名庖犧或庖羲。據(jù)《路史》載:包羲氏后有包氏。出自申姓,為春秋時楚國大夫申包胥之后。
一、姓氏源流賁(Bēn,F(xiàn)éi 兩支,字同音異,源流有別)姓源出有三:1、出自春秋魯國縣賁父,以祖字為姓。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及《元的姓纂》載,賁姓起源于春秋魯國,魯國有一個貴族叫縣賁父,他的后代取賁(Bēn 音奔)字作為姓,世...
梅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一、姓氏源流梅(méi)姓源出有二:1、出自子姓,為商湯后裔。
一、姓氏源流顏(Yán)姓源出有三:1、源于西周,出自曹姓,陸終之后。據(jù)《陳留風(fēng)俗傳》、《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之玄孫陸終,陸終生有六子,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
傅姓簡介關(guān)于傅姓的起源,史書說是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說。相傳殷商高宗武丁為使國家振興,希望找到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一天晚上,武丁在夢中見到一個圣人名叫說(音yue),認為就是理想中的人,醒后找遍群臣百吏也沒有,于是尋訪...
一、姓氏來源1、遠古黃帝有兒子叫昌意,昌意的長子叫顓頊,繼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來建立了安息國(在今伊朗高),到古代漢武帝時開始派使者至安息國以后,中國與安息國始有往來。
【邴姓的來源,姓邴的名人】相關(guān)文章:
百家姓的邴姓簡介01-11
艾姓的來源及姓艾的名人07-21
楊姓的來源及姓楊的名人07-20
楊姓的來源及名人07-21
司馬姓的來源10-18
柯姓的來源03-15
閆姓的來源06-16
局姓的來源06-13
盾姓的來源06-12
愛新覺羅姓的來源07-21